多景楼
畴昔南徐地,登临北固楼。
平原迷故国,沧海接江流。
木落烟莎晚,城孤鼓角秋。
寄言鸥鹭侣,吾已具扁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前在南徐之地,登上北固楼的顶层。
满眼是平坦的原野,却难寻昔日的国度,只有无尽的沧海与江河交汇在一起。
暮色中,树木飘落,烟雾弥漫在江边的小岛,城市孤独地耸立着,鼓声和号角宣告着秋天的到来。
我想对那些在水边嬉戏的鸥鹭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叶扁舟,想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畴昔:往昔,从前。
2. 南徐:指古扬州一带。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曾在此地建立南徐郡。
3. 登临:登山临水。此处特指登上北固楼。
4. 北固楼: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的名胜古迹,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5. 平原:此处泛指广袤的土地。
6. 故国:指曾经的国度或故乡。这里可以理解为古代吴越之地。
7. 沧海:大海。
8. 江流:江河水流。
9. 烟莎:烟雾笼罩的沙滩。
10. 鼓角:战鼓和号角,也代指战争。
11. 寄言:寄语,传递话语。
12. 鸥鹭侣:指与水鸟为伴,形容隐居生活。
13. 具扁舟:准备小船,表示归隐江湖的决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多景楼》描绘了诗人登临北固楼的所见所感。诗中首句点明地点,通过描述平原、沧海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以“木落烟莎晚,城孤鼓角秋”描绘了一幅秋日的萧条景象,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最后,诗人寄语鸥鹭伴侣,表示自己已有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对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多景楼》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栻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左右。
在这一年里,时值晚年的张栻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早年,他曾因抗击金人入侵而受到朝廷重用,但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失势,被迫辞官回乡。在这期间,他深感国事渐颓、民生疾苦,因此常常寄情山水、抒怀咏志。与此同时,南宋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这让张栻忧心忡忡。
此外,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样错综复杂。一方面,北方金国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南宋内部党派斗争激烈,导致国家政治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栻以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历史责任感,创作了这首《多景楼》,旨在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