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居处绝人事,门前雀罗施。谁遣辟书至,仆隶皆展眉。
匹马渡河洛,西风飘路岐。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
香晚翠莲动,吟余红烛移。开口啖酒肉,将何报相知。
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岂学官仓鼠,饱食无所为。
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自小不到处,全家忽如归。
吾宗处清切,立在白玉墀。方得一侍座,单车又星飞。
愿将门底水,永托万顷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住宿在偏远的地方,门前的鸟雀筑了巢。是谁送来的邀请函?让家里的仆人都露出笑脸。
独自骑马渡过河洛,西风轻拂着路边的歧途。手里拿着王粲的毛笔,对着飘扬的旗帜随意地吟唱。
傍晚时分,香气弥漫,翠绿的莲花轻轻摇动;吟诗过后,蜡烛慢慢燃烧。张开嘴巴大嚼酒肉,要拿什么来报答朋友的相知之情呢?
更何况我是魏公子,我们对彼此从不怀疑。哪能像那些吃饱喝足的官仓老鼠一样无所事事?
白露沾湿绿草,芙蓉凋落在清澈的池塘里。从小没有去过的地方,忽然觉得就像是回家了一样。
我的宗族住在宁静的地方,站立在白玉般的台阶上。刚刚有机会陪伴左右,就又要孤身前往星辰之飞。
但愿能将门下的流水,永远寄托在那广阔的湖泊里。
去完善
释义
1. 居处:指生活的地方。
2. 人事:指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
3. 雀罗:用以形容居所冷落、宾客稀少的情况。
4. 辟书:聘请的文书。
5. 仆隶:指家丁、奴仆。
6. 展眉:表示欢喜、舒心的表情。
7. 马渡河洛:这里“河洛”是指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域,即洛阳一带。
8. 西风:秋天吹来的风,借指秋天的季节。
9. 路岐:道路的岔口,借指旅途中的困难或选择。
10. 王粲笔:指善于描绘离别的诗笔,出自东汉诗人王粲的《七哀诗》。
11. 香晚翠莲动:描述了傍晚时分莲花香气弥漫的场景。
12. 红烛移:指时间推移,夜深人静之时。
13. 啖酒肉:指品尝美酒佳肴。
14. 魏公子:这里指的是东晋隐士魏野,以他的形象比喻自己的从兄。
15. 官仓鼠:源自唐朝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句“卫八宴宫府,腻若餐玉英。明朝如有事,吾自披衣行。无乃予所请,七叶珥汉貂。可怜魏处士,沽酒聊自陶。”,以官仓中的老鼠饱腹度日却无所作为,比喻无所事事的贵族官僚。
16. 白露沾碧草:描述了秋季早晨露水沾湿绿草的景象。
17. 芙蓉落清池:描述了池塘中荷花凋落的场景。
18. 处切:位置显要、贴近权力中心的地方。
19. 立在白玉墀:站在玉石铺成的台阶上,借指身居高位。
20. 侍座:陪侍在尊长身旁。
21. 单车又星飞:指迅速地离开。
22. 愿将门底水,永托万顷陂:表示希望永远追随并依靠权贵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是曹邺的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即将赴任的情景描述,表达了对友谊、家族的深切情感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这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居处绝人事,门前雀罗施”描绘了诗人目前隐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紧接着“谁遣辟书至,仆隶皆展眉”则通过仆役的喜悦反应,突显出友人推荐之情的珍贵和温暖。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通过“匹马渡河洛,西风飘路岐”、“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以及“香晚翠莲动,吟余红烛移”等生动场景的刻画,展示了自己即将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而“开口啖酒肉,将何报相知。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这四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以“魏公子”这一历史人物为例,强调了对友人的忠诚和信任。
最后四联中,“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传达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与此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切的离别之情。而“自小不到处,全家忽如归”则反映出诗人对家庭的深厚眷恋,并借此传递出自己对未来任职生活的一种强烈期待。
整体来看,本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尤其体现在对友情、家族之情的描述上,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是唐代诗人曹邺的作品,创作于唐宪宗元和时期(806-820年)。在诗中,曹邺表达了对于将要离开家乡,远赴天平任职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他抒发了自己的人生际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回忆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虽然已经过了贞观之治的黄金时代,但经济和文化仍然繁荣昌盛。诗歌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白居易、元稹等。而曹邺则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与此同时,唐朝的政治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宪宗在位期间,虽然取得了一些政治成就,但也面临着宦官专权和地方割据的问题。这些政治背景对曹邺的人生际遇产生了影响,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