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舣舟骆驼桥对月
新秋清夜月当空,弭楫驼桥意象雄。
销恨难求贤士酒,扬尘厌共庶人风。
市声暂息更筹永,渔唱频惊客梦中。
绀碧瑠璃千顷净,顽仙常占水晶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初秋的夜晚,明月高悬,江面平静无波。划船经过一座拱桥,景色显得雄伟壮观。想要消除烦恼,寻求一个贤明的知己倾诉饮酒,却难以找到这样的人。对于尘世的纷扰感到厌倦,希望自己能像仙人一样独居水宫。市场中的喧闹渐渐安静下来,时间的流逝似乎变得更加漫长。突然听到渔民的歌声,惊醒了我沉睡的梦。那碧波千里的江水如同琉璃般纯净,使我联想到那些居住在水中宫殿的神仙们。
去完善
释义
1. 清夜:秋天的夜晚。
2. 当空:天空中悬挂着明亮的月亮。
3. 弭楫:使船靠岸的意思,此指停船。
4. 驼桥: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古桥。
5. 意象雄:形象雄壮,指明月照耀下的骆越桥的壮丽景象。
6. 销恨:消除烦忧。
7. 贤士酒:赞美美酒的话,意指只有贤达之士才能品尝到的美酒。
8. 扬尘:飞扬的尘土,比喻世俗纷扰。
9. 庶人风:平民的生活气息,这里可能指城市的喧闹。
10. 市声:市场中的喧嚣声,这里指城市的喧嚣。
11. 更筹:古代夜间报时器发出的声响,这里借指时间流逝。
12. 渔唱:渔人的歌声,这里指渔民在夜里的歌唱。
13. 绀碧:深蓝色的琉璃瓦。
14. 瑠璃: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材料,这里指湖面的水光粼粼。
15. 千顷净:形容湖面宽广且平静无波。
16. 顽仙:无所事事的仙人,此处是指诗人自己。
17. 水晶宫:传说中水底龙王的宫殿,这里喻指湖面风光如仙境。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中,诗人以秋夜之景开篇,月色明亮,意象雄浑。桥名为“骆驼桥”,可能是为了突显其特色或地点的重要性。接着诗人表达了渴求知己、不乐世俗之情,他渴望与贤士共度时光,消解心中的愁绪,却厌倦了和普通人交往的繁琐。“销恨难求贤士酒,扬尘厌共庶人风。”这两句深含诗意,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诗人还描述了夜晚寂静的环境,市场的喧闹暂时停歇,计时器的声音悠然悠长,水中的鱼叫声不时惊扰他的梦境。然而一切喧嚣都不影响诗人欣赏这无垠的水面,月色下的水面如宝石般晶莹剔透,仿佛是天上的神仙在此居住的仙境。这首诗篇展示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描绘秋夜美景寄托了他的思想和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舣舟骆驼桥对月》是南宋诗人李洪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停泊在骆驼桥边,欣赏着美丽的月亮的景象。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这是南宋初期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面临着北方金朝的强大压力。在这个时期,李洪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争的担忧。
李洪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但因战乱频繁,他的生活并不安定。他曾多次离家避难,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也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涉及南宋初期的历史和政治状况。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国家形势十分严峻。北方的金朝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政权不得不采取防御政策。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农民起义频繁,社会秩序混乱。这些都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忧患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