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元夕书怀

标题包含
元夕书怀
好在东君管物华,倦游归思渺天涯。 春冰夜市心空壮,听镜探官事更赊。 尚怯馀寒破桃萼,坐看细雨落檐花。 家僮应照田蚕{上竹中彗下火},频晒渔蓑理钓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日时光多美好,忙碌游历满心归。 夜深时分如春冰,都市繁华响彻心。 镜中探寻事务多,破萼桃花春寒怯。 细雨洒落屋檐旁,细看繁花似锦茂。 家中僮仆应备耕,照看田地与蚕桑。 频繁晾晒渔具蓑衣,整理好钓鱼竿。
去完善
释义
1. 东君: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主管春天的神。 2. 物华: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春天。 3. 倦游:指游历过久感到疲倦,想要回家。 4. 归思:思念故乡的心情。 5. 渺天涯:形容离家遥远。 6. 春冰:春天的冰。 7. 夜市:夜间的集市。 8. 心空壮:内心依然壮烈,心情激昂。 9. 听镜:古时的说法,指人到了一定年龄要听取镜子对自己的告诫,即应该明白自己的年纪和处境。 10. 探官:寻找做官的机会。 11. 事更赊:指事情更难成功。 12. 馀寒:残留的寒气。 13. 破桃萼:指桃花绽放。 14. 檐花:挂在屋檐下的花朵。 15. 家僮:家里的仆人。 16. 田蚕{上竹中彗下火}:农具名,一种用来拍打稻草的工具。 17. 频晒渔蓑:频繁晾晒渔具。 18. 理钓车:整理钓鱼用的工具。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元夕”为题,抒发了春归之际的感怀。首句赞美春光美好,点出诗人归思之情。次句“倦游归思渺天涯”则写出诗人望眼欲穿的盼望回乡的心情,生动地描绘了出游在外,思念故乡的场景。 第三、四句则借助于“春冰夜市”和“听镜探官”等典故,形象地展现了集市的热闹繁华,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愁。而“心空壮”一词,既是对世事的感慨,也是对年华易逝的感叹。 第五、六句则转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尚怯馀寒破桃萼”和“坐看细雨落檐花”,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春天渐进时的温暖与湿润。这两个句子巧妙地将诗人的思绪从繁华的都市引向宁静的自然,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两句“家僮应照田蚕{上竹中彗下火},频晒渔蓑理钓车”,则再次回到田园生活的主题,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至此,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完整的展现,同时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夕书怀是明朝诗人李洪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感叹世事无常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明朝中期(公元1465年-1644年)。 在这个时代,李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曾在朝为官,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此后便以诗文自娱。李洪在国家繁荣时期,以他的智慧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在国家动荡时期,他又以自己的文采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切。 明中叶时期,由于宦官势力的崛起和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洪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百姓的欢乐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忧虑和哀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