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曾仲躬初入雁荡

标题包含
次韵曾仲躬初入雁荡
阡陌经行早布春,承明天语耳亲闻。 诗情本自凌康乐,墨妙何劳法右军。 雪后西岑山竞秀,潮来孤屿浪中分。 萱堂扁榜名仁寿,雁序娱亲羡使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田野小径上早早地踏春而行,听闻承明殿的温柔话语宛如耳边之音。 情诗的灵感来自南朝诗人谢灵运与康乐公,笔墨的高妙又怎需要依赖王羲之呢? 雪后的西山峻秀非凡,潮水涌来时岛屿孤立在波浪之中。 母亲居所的名匾上写着“仁寿”二字,群雁们向往着能像使君那样孝顺亲人。
去完善
释义
1. 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田野间。 2. 承明:即承明庐,汉代的官署名称,后泛指朝廷、皇帝。 3. 天语:皇帝的诏令或言语。 4. 凌康乐:即谢灵运,南朝诗人,世称“谢康乐”,此处借指诗人的创作灵感源于谢灵运。 5. 墨妙:书法的美,这里指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6. 法右军: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右军是王羲之的别号。 7. 西岑:西边的山峰。 8. 孤屿:孤立的小岛。 9. 萱堂:古代母亲居住的地方,后用为母亲的代称。 10. 扁榜:挂有匾额的门楼。 11. 仁寿:寓意长寿的美好祝愿。 12. 雁序:大雁飞行的顺序,这里用来形容依次排序。 13.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这里指曾仲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洪在初春时节游览雁荡山的所见所闻。诗的首联写景,通过“早布春”和“耳亲闻”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声音。颔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才情和书法技艺的高超,以凌云的诗兴和精妙的书法赞美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颈联描绘了雪后天晴的山川美景以及潮水冲刷下的孤屿浪影。尾联则以母亲居住在仁寿堂为乐的场景结尾,表示诗人羡慕使君的孝行,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时期,李洪写下了一首名为《次韵曾仲躬初入雁荡》的优美诗篇。这首诗歌颂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探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这首诗是李洪与曾仲躬一同游历雁荡山时所作。曾仲躬是李洪的好友,他们曾在学术、文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交流。这一时期,北宋正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这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机会出游、交友和创作。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 其次,我们还要关注诗人李洪的生活经历。李洪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氛围相对宽松,知识分子得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李洪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经历的折射。 最后,我们要了解的,是与这首诗有关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中国社会逐渐从战乱走向安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自然、追求友情,他们的作品也因此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李洪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既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