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人松江

标题包含
和人松江
来往吴松二十春,五湖烟月旧知津。 高秋枫落哦佳句,斜日江边脍细鳞。 谁解扁舟载西子,独怜茶灶老诗人。 自慙遮日长安道,深愧渔蓑浪漫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往来于苏州一带,对这里的湖光山色可谓了如指掌。秋天时,满地的枫叶映着诗句,别有一番风味;傍晚时分,在江边烹煮鲜鱼也是一种享受。谁能理解那种以一叶扁舟载着美人的心情呢?也许只有那些长期侍奉诗人的茶炉才能体会吧。每当看到那些身着华丽衣裳的行人,我总是感到惭愧,因为我不曾过着他们那样的生活。然而,我同样为那些披着蓑衣、驾船撒网的生活而感慨,那才是真正的诗意人生。
去完善
释义
1. 吴松:古地名,即今江苏苏州一带。这里指作者在松江一带活动了二十个春秋。 2. 五湖:泛指江南水域。 3. 烟月:指江南水乡的美景。 4. 知津:了解渡口,比喻熟悉情况。 5. 高秋:秋天,通常指农历九月。 6. 哦:吟咏、歌唱。 7. 斜日:夕阳。 8. 江边:指江畔。 9. 脍细鳞:形容鱼肉鲜嫩。 10. 西子: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里代指美人。 11. 茶灶:煮茶的炉灶,这里代指诗人。 12. 自慚遮日:形容自己惭愧地遮住阳光,表示自己感到羞愧。 13. 深愧:深感愧疚。 14. 渔蓑:渔人的蓑衣,这里指渔人。 15. 浪漫身:自由不羁的生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诗人的自我反思的诗。诗的首联以“吴松”起兴,表达了作者在江南水乡生活的20年时光,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情感。颔联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枫叶、江边的斜阳以及美味的鱼鳞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繁华。颈联借用了西施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尾联则以自责的语气收尾,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长安谋求功名而未成的遗憾,以及对渔民那种自由浪漫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人松江》是唐朝诗人李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65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时期。在这首诗中,李洪通过对松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作为诗人,李洪时常以诗抒发内心的感慨。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此外,他还通过描绘松江的美景,传达了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李洪作为一名文人,无法改变战争的残酷现实,只能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战乱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