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宿蓝田驿感旧
至日天涯感慨同,曾陪鸳鹭大明宫。
催班别殿春雷绕,驻辇蓬莱晓日红。
耸听鸣鞘驰魏阙,欢传放仗醉新丰。
谁知独木荒村里,扇影炉烟入梦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天涯海角,人们都有着相同的感慨,我们曾经在大明宫里陪伴着鸳鸯和鹭鸟。催促着各自分班,如同春雷般围绕在宫殿之间。皇帝的辇车停在蓬莱仙境,那里有朝阳映照出的红光。在安静的宫廷里,可以听到鸣鞘声,那是侍卫们在宫殿间巡逻。快乐的气氛随着放开仪仗而弥漫着新丰美酒的味道。然而谁又知道在孤独的村庄中,独坐的我只能从梦中看到扇子的影子和炉烟的缭绕。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至日: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举行各种仪式庆祝。
2. 天涯:天的边缘,形容极远的地方。这里指作者身处远离朝廷的远方。
3. 感慨:内心有所感触而发表议论。这里指作者对往事的回顾和对现实的不满。
4. 曾陪鸳鹭大明宫:作者曾经在大明宫陪伴过那些像鸳鸯一样亲密的同僚。大明宫是唐朝时期的主要朝政场所。
5. 催班:催促官员按时上班。这里指在冬至这一天,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参加庆典活动。
6. 别殿:皇宫中分隔的宫殿。这里指皇帝举行冬至庆典的场所。
7. 春雷绕:比喻皇帝的命令如同春雷一般迅速传达给各级官员。
8. 驻辇蓬莱晓日红:描绘皇帝的车驾停在蓬莱宫的情景,日出时的阳光照耀着红色的宫墙。
9. 耸听:竖耳倾听。这里是形容众人认真聆听皇帝的命令。
10. 鸣鞘:鞭子的响声。这里是形容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
11. 驰魏阙:前往魏阙(古代朝廷所在地)。这里指皇帝的车驾向魏阙驶去。
12. 欢传:欢快地传播。这里指庆祝活动的消息迅速传遍各地。
13. 放仗:古代的一种礼仪,皇帝在宴会上放下武器,以示和平。这里指皇帝在冬至庆典上放下武器。
14. 新丰:唐代设在新丰县的驿站。这里代指作者所在的蓝田驿。
15. 谁知独木荒村里:表达作者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叹。
16. 扇影炉烟:描述作者在梦中回忆过去荣华时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洪在冬至这一天留宿蓝田驿时的感慨之作。诗人以“至日天涯感慨同”开篇,既表达了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他对自己境遇的感伤之情,也暗示了所有漂泊在外的人在此时此刻都有类似的感受。接下来的诗句“曾陪鸳鹭大明宫”,描述了诗人在过去曾陪伴贵族们在皇宫里度过美好时光,与他现在孤单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诗人通过“催班别殿春雷绕,驻辇蓬莱晓日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场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繁华富丽,但内里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这种情感在他的声音中回荡,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哀愁。
紧接着,诗人用“耸听鸣鞘驰魏阙,欢传放仗醉新丰”两句表达了他过去的荣耀和今日的落魄。昔日奉召出仕,如今孤独贫困,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他用“谁知独木荒村里,扇影炉烟入梦中”结束全诗。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村夫,昏昏沉沉地沉浸在回忆之中。整首诗的语言精炼,感情深沉,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诗歌创作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日宿蓝田驿感旧》是唐代诗人李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此时唐朝已经步入衰落阶段,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
在此时期,李洪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才得到了许多名流的认可,但由于时局的混乱,他并未得到重用,一直生活在民间。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至日宿蓝田驿感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李洪通过描绘自己路过蓝田驿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于国家时局的关注和忧虑。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他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