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南春望

标题包含
汉南春望
独寻春色上高台,三月皇州驾未回。 几处松筠烧后死,谁家桃李乱中开。 奸邪用法原非法,唱和求才不是才。 自古浮云蔽白日,洗天风雨几时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独自追寻春天的气息登上高台,三月的皇宫仍然不见皇帝的车驾归来。 几处松树和竹子在火灾后死去,谁家的桃树和李树在混乱中依旧盛开。 邪恶之人利用法律原本就不是合法的行为,相互唱和寻求人才也不是真正的才华。 自古以来浮云总是遮蔽着太阳的光芒,清洗天空的风雨何时才能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汉南:指的是陕西南部地区,这里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地方。 2. 高台:古代朝廷举行大典的高台建筑。 3. 三月:指春季的三月。 4. 皇州:皇帝居住的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5. 驾未回:皇帝的车驾尚未返回。 6. 松筠:松树和竹子,这里代指坚韧不屈的品格。 7. 烧后死:火烧之后的死亡。 8. 桃李:桃树和李树,这里借指普通百姓。 9. 乱中开:在战乱中盛开。 10. 奸邪:指不道德的行为或人。 11. 用法原非法:使用法律但并非依法行事。 12. 和唱求才:通过唱和的形式选拔人才,但并非真正的有才之人。 13. 自古浮云蔽白日:自古以来,如同浮云遮住了阳光,寓意小人得志,掩盖了正义的光芒。 14. 洗天风雨:形容大风大雨,用来比喻拨云见日,消除罪恶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正义的呼唤。首联描绘了诗人在春光明媚之时独自登上高台,放眼望去,却只见帝都一片荒凉,皇帝的车驾迟迟未归,隐含了对统治者的批判和期待。颔联以“烧后死”的松树和“乱中开”的桃花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和生命的顽强。颈联讽刺了奸邪小人利用法律为非作歹的现象,以及那些迎合权贵、缺乏独立人格的文人墨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担忧和对正义来临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南春望》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末时期(公元875-90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诗人薛能经历了唐懿宗、僖宗和昭宗三位皇帝的统治,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内忧外患不断。 在这个特殊时期,薛能作为一名官员,曾担任过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等职务,对于国家的政治状况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 在《汉南春望》这首诗中,薛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汉水之南的春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背后,诗人也流露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