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望雪
日日颠风喧病枕,曾无片云飞虚空。
方嗟大疾被囚缚,敢请上帝前民丰。
人嘱衰翁略外事,心存众瘼能宽中。
纷纷盈尺谅旦夕,和霁迎得春融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都在颠簸的风声中扰病休息,天空却没有一片云朵飘过。刚刚感叹重病让我像被囚禁一样,又斗胆向上帝请求百姓丰收。有人劝我这个老头子稍微关心点外面的事,我的心里却时刻挂念着百姓的病痛,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安慰。纷杂的事务堆积如山,看样子很快就会过去,等到天晴的时候,春天就会到来,万物皆喜。
去完善
释义
1. 日日颠风喧病枕:颠风,即狂风;病枕,指卧病在床。
2. 曾无片云飞虚空:虚空,指天空;曾无,表示没有。
3. 大疾被囚缚:大疾,大病;被囚缚,比喻遭受疾病困扰。
4. 敢请上帝前民丰:上帝,此处指天;前民丰,祈求民生富裕。
5. 人嘱衰翁略外事:衰翁,老年男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略外事,指关注非紧急事务。
6. 心存众瘼能宽中:众瘼,众生的痛苦;宽中,心情舒缓。
7. 纷纷盈尺谅旦夕:纷纷,指雪花纷飞;盈尺,形容雪厚;旦夕,早晚之间,意为很快。
8. 和霁迎得春融融:和霁,天气转晴;融融,春意盎然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病中望雪》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创作的一首咏雪诗。诗人通过对病中观雪的描述,表达了关心民生和对病苦的感慨。
首联“日日颠风喧病枕,曾无片云飞虚空”描绘了作者病中遭受风雨侵袭的情景。颠风即狂风,喧闹的病枕则暗示了诗人病重不能成眠的状态。虽然天空不见一片云彩,但诗人却感受到了风雪的无情肆虐。此联通过实写风声与虚写无云的天空,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病中的痛苦。
颔联“方嗟大疾被囚缚,敢请上帝前民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他因病魔缠身而无法投身于国家治理,于是向天祈祷,希望上苍能带给百姓丰收的愿望。这种情感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人嘱衰翁略外事,心存众瘼能宽中”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劝慰。尽管病重,但他仍然关注着百姓的疾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的信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纷纷盈尺谅旦夕,和霁迎得春融融”是对雪景的描写,诗人想象雪花飘落累积的壮观景象,并期望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中迎接春天的到来。这首诗歌借咏雪表达了对国家的关怀,展示出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中望雪》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在重病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54年至1068年间,即北宋仁宗至英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韩琦因病重而辞去了枢密使的职务,远离了政治中心,开始在地方州郡任职。
当时,北宋社会正处于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但与韩琦有关的时局却并不平静。在与西夏战争中,北宋军队屡遭挫败,边境危机重重。朝廷内部也存在着政治斗争,新皇帝英宗继位后,与太后之间的权力争夺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琦作为一个忠诚的政治家,忧国忧民之情难以释怀。
韩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雪的期盼和感慨。他希望在病中能见到一场大雪,以滋润干燥的土地,保护庄稼生长。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切。通过描绘自然景象,韩琦传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