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垂稔良田雨信愆,三农忧死只呼天。
应时滂洽真无价,数日淹迟误有年。
立解焦枯非甚力,不知神化此谁权。
何妨四序均膏泽,长使生灵得自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待熟的肥沃田野盼望及时的甘霖滋润,农民们担心歉收,只能祈求上天的眷顾。
顺应季节而来的滂沱大雨真的是无比珍贵,若是推迟几天则可能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立刻缓解干旱疲惫的力量并非人力所能,这其中是神奇的自然力量在发挥作用。
但愿四季都能得到均匀的滋养润泽,让万物得以生长繁荣,回归自然。
去完善
释义
1. 垂稔良田雨信愆:垂稔,即将丰收的庄稼;雨信愆,指雨水按时来临,不早也不晚。
2. 三农忧死只呼天:三农,指农业、农民和农村;忧死,指担心庄稼因干旱而死亡。
3. 应时滂洽真无价:应时,及时;滂洽,大雨滋润;真无价,表示极其宝贵。
4. 数日淹迟误有年:淹迟,指降雨推迟;有年,指丰收年。
5. 立解焦枯非甚力:立解,立刻解决;焦枯,植物因缺水而枯萎。
6. 不知神化此谁权:神化,神奇的变化;权,掌握、控制。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喜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首先,诗人用“垂稔良田雨信愆”来形容农作物成熟之际却遭遇干旱的困境,体现了农民在面临生存压力时的无奈和无助。接着,“三农忧死只呼天”更是揭示了农民的困苦,他们只能祈求上天的眷顾。然而,大自然的恩泽并非有求必应,雨水不能及时降临,则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当一场及时的雨水降临后,对于缓解农田旱情、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显得尤为珍贵。诗人以“应时滂洽真无价”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
此外,诗人在描述了雨水的作用之后,又反思了天地之间的神奇力量,提出“立解焦枯非甚力,不知神化此谁权”的观点,认为大自然的力量并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在这里,诗人将关注点从农民的诉求转向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而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诗人提出了他的愿景:“何妨四序均膏泽,长使生灵得自然。”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得到均匀的水分滋养,让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雨》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欣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丰收的期盼。
在公元1048年,韩琦因治理黄河水患有功,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后因与宰相陈执中意见不合而遭贬谪。此时,北方黄河流域遭遇严重旱灾,农田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在这一背景下,韩琦写下了这首《喜雨》。
韩琦亲眼目睹了干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他深知春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百姓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当他看到久违的雨水滋润大地时,不禁喜极而泣,提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