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答赵宗道学士
去年大雪如山积,今年大旱千里赤。
冻民虚死麦实少,稻子空干无一获。
阴阳之沴已过差,物理固知当反极。
入冬和气渐融怡,霈泽时时苏土脉。
广莫朝来一阵寒,变作雪花纷乱坼。
琼树瑶台豁眼明,直疑误到神仙宅。
城中喜色与欢声,并在高楼歌舞席。
老农视之笑复啼,大言累岁遭凶厄。
才下种时雨雪多,禾稼欲成无一滴。
此回虽有丰登兆,未信天公真爱惜。
太守闻之亦惨颜,造化诚哉非易测。
但愿天意悔前祸,岂使吾民常戚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的雪厚得像山堆积,今年的干旱千里无绿。
冰冻的人们营养不良,麦子产量甚少,稻谷颗粒无收。
阴阳失调已然明显,天地之道本应回归平衡。
入冬后天气逐渐温和,雨水滋润土壤。
突然的寒冷让早晨的大地白茫茫一片,犹如误入仙人的府邸。
城中的喜悦与欢呼,在高楼的歌舞之中回荡。
老农对此笑着流泪,感慨连年遭遇的灾害。
播种之时雨雪繁多,等到庄稼快成熟的时候却滴雨不下。
尽管这次丰收在望,不敢相信老天真的疼爱我们。
听到这些的太守也愁容满面,大自然的规律真是难以捉摸。
只希望老天能弥补以前的过失,不要让百姓常常处于忧虑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大雪:指积雪深厚的大雪。
2. 千里赤:指大面积的干旱。
3. 冻民:受冻挨饿的百姓。
4. 虚死:因饥饿而死。
5. 麦实少:指麦子产量低。
6. 稻子空干:水稻因干旱而枯死。
7. 沴:灾难。
8. 过差:过度失调。
9. 当反极:应该走向相反的极端。
10. 和气:和谐的气侯。
11. 融怡:温和宜人。
12. 霈泽:大雨。
13. 广莫:广阔无边的样子。
14. 坼:裂开。
15. 琼树瑶台:形容雪花堆积的美景。
16. 豁眼明:使人眼前一亮。
17. 误到神仙宅:误以为自己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18. 喜色:喜悦的表情。
19. 广楼歌舞席:高楼上的歌舞宴会。
20. 老农:老年农民。
21. 才下种时雨雪多:刚种下庄稼的时候雨雪很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忧虑和对民生关切的情怀。他以去年大雪、今年大旱的天气现象开篇,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严重影响。诗人关注百姓的生计,通过描绘丰收的希望与农民的担忧,展示了民众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乐观精神和生存困境。同时,诗人亦呼吁官府关注民生,期待自然界能够调适其变化,造福百姓。全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既关注了自然现象的急剧变化,又反映了社会的民生百态,寓意深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雪答赵宗道学士》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韩琦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这首诗歌颂了瑞雪给大地带来的丰年景象和人们喜悦的心情。
韩琦生活在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任要职,政治才干出众,尤其在西北边疆的防务方面成绩显著。他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世称“韩范”。然而在仁宗皇帝在位时,政治上的保守派逐渐崛起,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受到抵制,韩琦也因反对新法而触怒了神宗皇帝,被贬至地方任职。尽管如此,韩琦依然以国家和人民为重,治理地方颇具成效。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初晴的美景,以及人们在欣赏美景时的喜悦之情。其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