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
世间出世间,无剩亦无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冬季,一九和二九交替之时,人们在寒风中相遇却难以握手言欢。尘世内外,无论繁华或落寞,一切得失终究都是平衡的,如同生命的轮回,看似消逝的部分,却以另一种形式重生,不增不减,不盈不虚。
去完善
释义
"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这里的一九和二九指的是农历的节气,一九是冬至开始,表示冬天的到来;二九是冬至之后的第九天,此时严寒正盛。在这寒冷的天气中,人们出行时常常把手缩在衣袖中,不敢轻易出手,以此形象地表达出冬日寒冷的意境。
"世间出世间,无剩亦无少":这句诗中的"世间"是指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出世间"则是指超脱世俗的思想境界或涅槃的境界。整句的意思是,从世俗到超脱世俗的境界,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没有多也没有少。这里的"无剩"指的是没有多余的烦恼和忧虑,"无少"则是说对于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努力没有丝毫减少。
去完善
赏析
《偈》是南宋僧人释宗演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表达了一种禅宗哲学的领悟,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探讨了佛教中“空”的观念。
首句“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这里的一九和二九指的是农历九月,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诗句通过描述不同年份的九月相遇时并未出现不良现象,表达了无常、不定的自然规律,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命运的不定时应该保持平静的心境。
第二句“世间出世间,无剩亦无少。”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禅宗思想中的“空”,即世间万物都有生有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在尘世(世间)之外寻求超脱之路(出世间),就是要认识到万物皆空的道理,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这句诗意味着无论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都应该摆脱执着,无欲无求,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是宋代禅宗高僧释宗演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085年前后,正值北宋哲宗时期。
释宗演(1024-1091),浙江天台山人,是禅宗临济宗的传人,曾任天台万寿禅寺住持。他年轻时即出家为僧,历经数十年修行,成为一代高僧。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禅宗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宗演以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人们的尊敬。他游历四方,广结善缘,曾在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为皇室讲法,深受皇帝和文武百官的敬仰。
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禅宗思想盛行,禅僧们通过诗歌、公案等方式弘扬禅宗精神。当时的文人墨客也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士大夫阶层的人也加入到禅宗修行的行列。这首《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释宗演对禅宗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生命境界的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