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沔上人

标题包含
与沔上人
参禅无悟处,如何得安乐。 置之空劫前,即为空劫缚。 任运日用中,拶著无不错。 懵然百不理,奈此一络索。 勇猛积勋修,翻成大过恶。 端坐审思惟,不如更行脚。 东山老病汉,闻之为喜跃。 愿尔发足时,出门便蹈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沔上:地名,即今湖北仙桃市。诗人慧空在此地修行。 2. 参禅:佛教术语,指通过禅定来体悟佛理。 3. 安乐:指身心安宁的生活状态。 4. 空劫: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的劫数。这里表示虚无的世界。 5. 置:放置、安置的意思。 6. 缚:束缚、捆绑之意。 7. 日用:日常生活的意思。 8. 拶著:刺激到、触碰到的意思。 9. 懵然:指无知、混沌的状态。 10. 百不理:指对一切都无所作为、不闻不问的态度。 11. 一络索:一种类似绳索的物品。这里比喻纠缠不清的事物。 12. 勇猛:勇敢、奋勇向前之意。 13. 积勋修:积累功德修行的过程。 14. 翻成:反而变成的意思。 15. 大过恶:严重的过失和罪恶。 16. 端坐:指静坐思考。 17. 审思惟:认真思考。 18. 行脚:指僧人游历四方、云游访道。 19. 东山:指诗人慧空的住所。 20. 老病汉:指诗人的自称,形容自己年老体弱的状态。 21. 为之:为此、因此之意。 22. 喜跃:喜悦、欢愉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禅定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诗中的“沔上人”即诗人自己,他以佛家的境界来表达人应该在平和的心态下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第一联,诗人提到他在参禅过程中并没有达到觉悟的境界,这使得他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然而这种心境让人联想到禅宗公案中的顿悟,即在悟道之前,人们常常觉得苦苦追求却始终无法触及那个领悟的瞬间,这就如同被束缚在无尽的轮回之中。 第二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挣扎和矛盾,他想努力摆脱这个纷繁复杂的世俗世界,却又难以割舍。这种挣扎在诗人看来,是一种对于人生道路的探寻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第三联,诗人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修行,但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心灵的困扰,甚至可能因此犯下一些过错。这让诗人感到迷茫,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修行是否正确。 第四联,诗人意识到只是静坐沉思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决定重新踏上寻找真理的道路。诗人以一个老病汉的形象自喻,表示自己虽然已经年迈多病,但听闻佛法仍然感到欣喜和振奋。 最后一联,诗人鼓励自己与他人一同开始新的修行之旅,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道路,并最终实现内心的解脱和自由。整首诗充满了禅意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修行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沔上人》是唐代著名诗人释慧空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6-64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慧空已经步入中年,他在青少年时期曾经历过战乱和社会动荡,这使得他对和平与安宁的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作为一位僧人,他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在这个时代,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人们普遍信奉佛教,认为佛教可以带来幸福和解脱。因此,僧人在社会上受到尊敬,他们的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释慧空在寺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信仰的坚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这首《与沔上人》就是他在与友人沔上人的交流中所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