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黄仲秉喜雨

标题包含
和黄仲秉喜雨
雨凉窗户好,佳木正阴阴。 畎亩忧时念,乾坤济物心。 引泉聊自照,移竹更亲临。 尚想皇华使,风前拥鼻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1203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的细雨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周围的树木绿意盎然。我在田间辛勤耕作,心中却牵挂着国家大事。我找来泉水洗涤自己,亲自移栽竹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刻,我想起那些远赴他乡的使者,他们在风中低声吟咏,传达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敬意。
去完善
释义
1. 黄仲秉:字如晦,与张栻同为南宋时期的文人。 2. 喜雨:指值得庆贺的降雨,往往意味着农田丰收的预兆。 3. 雨凉窗户好:雨水让窗户显得格外清新,这里可能暗示着夏季炎热的气候得到缓解。 4. 佳木正阴阴:指的是树木繁茂的状态。“阴阴”是重叠词,用以强调树荫浓郁的氛围。 5. 畎亩忧时念:意思是忧虑着农民在田野里的劳作情况,同时也关注社会局势的发展。 6. 乾坤济物心:古人认为天地之间的事物都存在相互救助的哲理,此处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7. 引泉聊自照:将清泉引入自己的居所,以此观察自身。 8. 移竹更亲临:亲手移植竹子到居所,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皇华使:派往远方的使者。 10. 风前拥鼻吟:站在风中,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叹自然的美好。
去完善
赏析
《和黄仲秉喜雨》是南宋著名诗人、理学家张栻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喜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隐逸志趣。 首联“雨凉窗户好,佳木正阴阴”,描绘了雨后凉爽的天气和树木繁茂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颔联“畎亩忧时念,乾坤济物心”,表现了作者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畎亩”指的是农田,这里暗示了农民的生活;“济物心”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百姓。 颈联“引泉聊自照,移竹更亲临”,则描述了作者享受自然生活的情景。通过引泉照影、亲近竹林等细节,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尾联“尚想皇华使,风前拥鼻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派遣使者慰问民间疾苦的期待。这里的“皇华使”是指朝廷派出的使者,“风前拥鼻吟”意味着在风中尽情地吟咏诗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田园风光,寓情于景,传达了作者关心民生、期望国泰民安的理想和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黄仲秉喜雨》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张栻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这一年,张栻已经57岁,他在朝廷任职多年,担任过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职,是一位有丰富政治经验和深厚文学素养的官员。 在诗中所提到的黄仲秉,是张栻的朋友,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南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厚的关注。 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内外交困,内部政治腐败,外部面临着金国的威胁。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们的心目中,文学不仅是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拯救国家的希望所在。 因此,这首《和黄仲秉喜雨》表达了张栻和黄仲秉在面临困境时,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国家会迎来美好未来的信念。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生活中,以诗词为伴,用文字抒发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