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端午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雨笼罩了黄昏。端午节这天,我独自关上门。那些燕子已经带着幼崽离去,让人伤心不已。我只能徒劳地在屋梁间寻找它们的痕迹。
我的住处仿佛是个小村庄。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也没有人来陪我喝一杯。只有那黄莺的声音了解我的遗憾,它不停地歌唱,仿佛在安慰我,就像那天晚上在我枕头上的声音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重午:端午节的别称。
2. 佳辰:佳节。
3. 巢燕引雏浑去尽:意指燕子在端午节前后都离开旧巢另寻新居。
4.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或思念之情。
5. 梁间:房屋的横梁之间,此处指燕子离去的地方。
6. 载一樽:斟酒庆祝。
7. 枕上闻:躺在枕头上听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小雨、燕子归巢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其中,“重午佳辰独掩门”一句点明此时正是端午节,但诗人却独自关上门,表现出他的寂寞与无奈。而后,词人通过对燕子归巢的描绘,传达出自己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结尾两句则借莺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诗人深切的乡愁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堪称一首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端午》这首古诗是北宋词人李之仪所创作。这首词在宋朝时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端午节的特殊情感和记忆。
据史书记载,李之仪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代便才华横溢。年轻时他游学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对他的人生观和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首《南乡子·端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词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在当时,北宋王朝历经了几代人的励精图治,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备受人们重视。在这首词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人对端午节的庆贺,还可以感受到词人与时局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