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菊
天成素缕结秋深,巧刺由来不犯针。
篱下工夫何绚烂,条条绾缀紫花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生长成的细丝在深秋时分紧密相连,巧手织绣却不见针线痕迹。
栅栏之下繁花似锦,每一条都编织着紫色的花蕊之心。
去完善
释义
《绣线菊》:本诗描绘的是秋季的绣线菊景象。
1. 天成素缕结秋深:这句表示秋天时绣线菊自然生长的形态。“天成”指自然形成;“素缕”形容枝条细长如线;“结秋深”描述其在深秋时节的繁茂状态。
2. 巧刺由来不犯针:这句描述了绣线菊的美丽之处,“巧刺”指的是其错综复杂的枝条形状,“不犯针”是比喻绣线菊的自然美不需要人工雕琢。
3. 篱下工夫何绚烂:这句赞美了绣线菊在篱笆下的美丽景象。“工夫”指的是技艺;“绚烂”描述了花朵鲜艳的颜色。
4. 条条绾缀紫花心:这句揭示了绣线菊的花朵特点,即每条花枝上都有许多簇拥在一起的紫色花朵。“绾缀”是指用绳子捆扎;“紫心”意指紫色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绣线菊》是宋代诗人史铸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绣线菊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首句“天成素缕结秋深”,用“天成”一词来形容绣线菊的生长形态,突显其自然天成之美。同时,“素缕”与“结秋深”的描述则揭示了绣线菊在秋季成熟的特性。
第二句“巧刺由来不犯针”,巧妙地运用了刺绣的技艺来表达绣线菊的花瓣特点。诗人将花瓣比喻成绣花针下的精美图案,突出了绣线菊精致美丽的形象。
第三句“篱下工夫何绚烂”,从整体上描绘了绣线菊的花簇,将其比喻为色彩绚丽的锦绣。通过“篱下”这一词汇,更形象地展示了绣线菊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和状态。
最后一句“条条绾缀紫花心”,强调了绣线菊紫色的花朵中心。“绾缀”一词表明花朵之间的关系紧密,如同被细线连接在一起。这种意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绣线菊的自然特征、生长环境和花朵形象的刻画,展现了绣线菊美丽而独特的风貌,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绣线菊》是南宋诗人史铸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9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史铸因为战乱和官场上的波折,多次离开家乡迁徙他乡。这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的美好,因此在诗歌中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一方面,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在江南地区建立起了新的政治中心。然而,由于金人的侵略和内部的权力斗争,这个新政权并不稳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得以在这里寻找创作灵感。因此,史铸的诗歌作品中既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透露出对南宋朝廷无能的不满情绪。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