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瓮轩
扰扰谁知巧丧生,惟君智巧不关心。
为能悬解如庄叟,会识真风在汉阴。
闲笑重轻争俯仰,静忘身世任浮沉。
堪嗟混沌亡来久,今独怜君踵息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纷扰之中有谁知晓因技巧而丧生呢,只有你不受这种机智所困。
像庄子一样能超然度外,理解真知就在汉阴。
闲暇之时看重与轻视不过是世人争夺名利,安静下来忘却自身,任凭世事沉浮。
可叹混乱迷失已久,今天我只赞许你的生存之道。
去完善
释义
1. 扰扰:纷乱貌;混乱的样子。
2. 巧丧生:指机巧反害了自身。
3. 惟君:只有您。
4. 智巧:聪明才智。
5. 不关心:不放在心上。
6. 为能:表示由于或因为某种原因而能怎样。
7. 悬解:挂起解决的成语。
8. 庄叟:庄子。
9. 会识:指恰能认识到。
10. 真风:指淳朴的社会风尚。
11. 汉阴:指汉水之南。
12. 闲笑:无端取笑。
13. 重轻:犹言重要不重要。
14. 俯仰:形容随俗沉浮;迎候宾朋。
15. 静忘:忘记外部世界的纷扰。
16. 身世:个人经历。
17. 任浮沉:任凭世事的变迁。
18. 堪嗟:感叹; 可叹。
19. 混沌:中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的元气状态。
20. 亡来:流失;消逝。
21. 今独:如今唯一。
22. 怜君:怜悯您。
23. 踵息:脚踩地,停止呼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抱瓮轩》,是宋代诗人李复所作。诗句之间透露出诗人的超脱与智慧,表达了对恬淡、无为的人生态度的赞赏。下面是我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首联“扰扰谁知巧丧生,惟君智巧不关心”描述了现实世界中人们都在争夺名利,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生活的真谛。然而,有一位智者(即诗中的“君”)并不关注这些机巧之事,凸显出他的独特品格。
颔联“为能悬解如庄叟,会识真风在汉阴”则通过典故进一步阐释了这位智者的境界。这里的“庄叟”指的是庄子,他曾在寓言中讲到一位老人用一种叫做“悬解”的方法制作的瓦瓮盖水渠,无需移动就能将渠道疏通;而“汉阴”则出自《列子·汤问》,该故事中一个老人用陶罐取水的方式教育年轻人要“顺其自然”,不要过于追求技巧。这两者都传达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智慧。
颈联“闲笑重轻争俯仰,静忘身世任浮沉”描绘了智者对待世事的态度。他对于世间纷争不过一笑置之,重视心态平和,淡化了身世浮沉的影响。这种态度彰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与世无争的超然心态。
尾联“堪嗟混沌亡来久,今独怜君踵息深”则感慨道,人们已经失去纯真的状态很久了,如今只有这位智者还深深地继承了这些美好的品质。这既是对智者的赞美,也是对世人丢失本真的一种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抱瓮轩》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李复之手,创作于公元1195年左右。李复生活在宋金对立时期,经历了战乱和国家的动乱,但他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拒绝出仕金朝。
在李复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兵不断南下侵扰,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李复依然坚守着文人志士的操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不为权贵所诱。他的这种精神在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抱瓮轩》这首诗中,李复以“抱瓮”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恶。他渴望过上与世无争、清静自然的生活,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痛苦。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族尊严的捍卫。这首诗既表现出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