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巢乌行

标题包含
巢乌行
乌生几子林萧条,雄乌求食雌守巢。 夜愁风雨巢倾覆,常见一乌巢下宿。 日长雏饥雄未回,雌鸟下巢去哀哀。 野田春尽少遗谷,寻食不得饥飞来。 黄雀亦引数青雀,雀飞未远乌惊落。 既分青雀噉尔雏,尔雏虽长心何如。 将飞不飞犹未忍,古瑟写哀哀不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唐朝时期文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与韩愈、张籍等人交往密切。 鲍溶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乌鸟繁衍在稀疏的树林间,公乌觅食而母乌守护巢穴。 夜晚担忧风雨使巢穴翻覆,常常见到一只乌鸟在巢下过夜。 白天变长,小鸟饥饿,公鸟尚未回来,母鸟离巢去寻找食物,声音悲痛。 田野的春天结束,谷物稀少,寻找食物无果,饥饿的母鸟飞来。 黄雀带领几只青雀出现,青雀飞走不远,乌鸟因惊惧落下。 已经分出青雀来喂养你的雏鸟,你的雏鸟虽然长大,心里又该如何呢? 想要飞翔却不忍离去,这古老的悲歌诉说不尽的哀痛。
去完善
释义
1. 乌:乌鸦 2. 生几子:生育了几个子女 3. 林萧条:树林荒凉 4. 求食:寻找食物 5. 雌守巢:雌鸟守护着巢穴 6. 夜愁风雨:晚上担忧风雨来袭 7. 巢倾覆:巢穴被风雨吹倒 8. 见:看见 9. 一乌:一只乌鸦 10. 巢下宿:在巢穴下过夜 11. 日长:白天变长 12. 雏饥:幼鸟挨饿 13. 雄未回:雄鸟没有回来 14. 雌鸟下巢:雌鸟离开巢穴 15. 哀哀:悲伤的样子 16. 野田:田野 17. 春尽:春天结束 18. 遗谷:剩余的谷物 19. 寻食:寻找食物 20. 饥飞来:因为饥饿而飞来 21. 黄雀:黄雀鸟 22. 引数:带领着 23. 青雀:青色的小鸟 24. 雀飞未远:黄雀飞走,离巢未远 25. 乌惊落:乌鸦受到惊吓而掉落 26. 既分:已经分开 27. 青雀噉尔雏:青色的小鸟吃掉了你们的雏鸟 28. 尔雏:你们的雏鸟 29. 虽长:虽然长大了 30. 心何如:心里怎么样 31. 将飞不飞:即将起飞却还没起飞 32. 犹未忍:还无法忍受 33. 古瑟:古代的瑟琴 34. 写哀:弹奏出悲哀的旋律
去完善
赏析
《巢乌行》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一首描述乌巢与雏鸟生活的诗作。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乌巢生态,反映了亲子间的深情厚意以及生存的艰难困苦。诗歌韵律节奏鲜明,语言质朴而富于情感。 首句“乌生几子林萧条”点明乌巢的主题,营造了一种林间孤独的意境。接着通过描绘乌父外出觅食、乌母守巢的情景,体现了亲子的关爱和责任心。 紧接着,诗人用“夜愁风雨巢倾覆,常见一乌巢下宿”描述了乌巢在风雨中的困境,以此突出乌巢环境的不安定及乌母的担忧。紧接着“日长雏饥雄未回,雌鸟下巢去哀哀”更进一层,展现雏鸟挨饿的无奈景象,进一步揭示了乌巢生活的艰辛。 后半部分中,“野田春尽少遗谷,寻食不得饥飞来”则描绘出乌母在为雏鸟寻找食物时所遇到的困境,以此反映大自然的无情和人世间生存的艰苦。同时,“黄雀亦引数青雀,雀飞未远乌惊落”展示出鸟类之间可能存在的争斗关系,为作品增添了生机的活力。 最后一句“既分青雀噉尔雏,尔雏虽长心何如”是诗人对这些现象的情感表达,含蓄地传达出他对雏鸟未来的忧虑。此外,诗人还运用“将飞不飞犹未忍,古瑟写哀哀不尽”来表达自己对此类生活现象的感伤,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感基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巢乌行》是唐代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寓言诗。这首诗以乌巢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忧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为您编写了以下背景介绍: 这首《巢乌行》创作于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诗人鲍溶在观察社会现实后,深感忧虑,于是他借物寓意,创作了这首寓言诗。 鲍溶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屡次科考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巢乌行》。 唐朝晚期,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原因,朝政日趋腐败。官僚们贪图享乐,不顾民生疾苦,导致百姓生活日益贫困。鲍溶对此痛心疾首,于是通过乌巢这一意象,讽刺了那些为了私欲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官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