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霞津锦浪动,月浦练花开。
湍似黄牛去,涛从白马来。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在三江口遥望,千里之外的江潮滚滚涌来。晚霞映照下,水面波光粼粼;月光洒在江畔,如同片片洁白的雪花。湍急的水流好似黄牛奔腾而去,波涛汹涌如同白马疾驰而来。英雄豪杰已经崭露头角,又有谁能识得那如云朵般美好的才华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三江":泛指江河,这里可以理解为长江。
2. "灵潮":神异的水流,这里指钱塘江潮。
3. "霞津":水中映出的霞光,这里描述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景象。
4. "月浦":月光映照下的水岸,这里是用来描绘江景的美丽。
5. "练花":比喻浪花如同白色的丝绸一样,这里形容浪花轻盈美丽。
6. "黄牛":黄牛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边。
7. "白马":白马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钱塘江边。
8. "英灵":英雄豪杰,这里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
9. "卿云":祥云瑞气,这里象征贤能之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观望的情景,江水波澜壮阔,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壮丽。“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表达了诗人对江景的观察与感慨,他欣赏江水波澜壮阔的同时,也对水流向远方产生深深的思考。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了对江景的色彩描绘:霞光映照在江面上,形成一片锦浪般的色彩,月亮倒影在江面,让水面如同白色的丝带盛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和丰富的修辞技巧展示了他对生活、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理解。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英才才能领悟这种美景,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发掘与赞赏。整首诗富有哲理且意境优美,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于开元年间创作的。李峤作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的诗作以五言为主,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玄宗时期,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峤身为宰相,对国家治理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个时期,李峤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曾一度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但在朝政斗争中逐渐失去地位,最后被贬谪。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江》这首诗通过对江水奔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峤卓越的文学才华,还折射出他在开元时期的个人遭遇和社会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