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定香寺
雨痕狼藉龙挂虚,风林岑蔚枭哺雏。一川窈窕水云国,百家世世封樵渔。钟来木杪知有寺,杖藜起踏苍烟孤。溪山清明搀楚尾,台殿倾圮存唐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淋漓,仿佛是龙王降临时的痕迹;风中林间鸟儿的啼鸣,如凤凰哺育雏鸟。这美丽的山水如诗如画,各地人民都以此为生。钟声从树梢传来,提示着附近一定有寺庙;手杖和松果暗示着这里是山中独步者的乐园。这里的自然风光如同楚地的美丽山脉,而古老的宫殿遗址则见证了唐朝的繁荣。

去完善
释义
1. 过:经过、探访。
2. 定香寺:寺庙名称,位于江苏苏州灵岩山下。
3. 雨痕狼藉:形容雨水留下的痕迹。
4. 龙挂虚:指天空中弯曲的闪电形状,像龙在天空悬挂。
5. 风林岑蔚:风吹动着树林,树木生长得茂盛。
6. 枭哺雏:形容强者在困境中保护弱者。
7. 一川:一片水域。
8. 窈窕:形容景色美好。
9. 水云国:指像仙境般的地方。
10. 百家:一百户人家。
11. 世世:代代。
12. 封樵渔:封地以从事打柴捕鱼为生的人家。
13. 钟来木杪:寺庙的钟声从树梢传来。
14. 杖藜:手持藜木拐杖。
15. 起踏:起身行走。
16. 苍烟孤:烟雾笼罩下的孤独景象。
17. 溪山:溪水与山峦。
18. 清明:清澈明亮。
19. 搀楚尾:连接着楚地的末尾。
20. 台殿:古代宫殿建筑。
21. 倾圮:倒塌、破坏。
22. 存唐馀:留下唐代的痕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清幽的笔触描绘了过定香寺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联“雨痕狼藉龙挂虚,风林岑蔚枭哺雏”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雨水滴落的痕迹犹如龙挂,风中摇曳的树林中,枭鸟哺育着雏鸟。诗人用生动画面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颔联“一川窈窕水云国,百家世世封樵渔”展现了河流曲折蜿蜒的景色,河边的小镇上,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描写寓意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钟来木杪知有寺,杖藜起踏苍烟孤”点明了诗人行至寺庙的情景,钟声从树梢传来,预示着寺庙的到来,诗人拄着藜杖,踏着青烟,缓缓向寺庙走去。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探寻寺庙的过程中的感受,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尾联“溪山清明搀楚尾,台殿倾圮存唐馀”是对过定香寺的整体概括,诗人站在寺庙之中,放眼望去,清澈见底的溪水、绿意盎然的山丘,仿佛楚地的美景;然而曾经的辉煌宫殿如今已经破败不堪,只有那残留的历史记忆诉说着唐朝的繁荣。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定香寺》是南宋著名文人汪藻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到1162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仍。
汪藻作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他的生活与时代的巨变息息相关。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乱、金人的侵略以及南宋的建立等历史事件,这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也能体会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过定香寺》这首诗中,汪藻通过对定香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他以寺中的古树、僧人和钟声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然而,这种超脱并非完全的逃避现实,而是在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升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