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谅归自临安备道群从内集之乐感而有作
岂料高阳里,于今复旧游。
风尘两地隔,江海一身留。
梦断乌衣夜,魂伤白帝秋。
临平江上柳,早晚系归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想到在繁华的高阳地区,今天还能故地重游。
然而,尘世的风沙使我们分隔两地,我独自一人滞留在这遥远的江河之间。
梦回那个黑暗的夜晚,我在乌衣巷里彷徨无依;魂断在那萧瑟的秋天,我在白帝城旁悲伤不已。
愿那临平的江畔柳树下,早日系上我的归舟,让我回到家乡。
去完善
释义
1. 高阳:这里指高门大户,权贵人家;2. 里:乡里,这里代指地方;3. 于今:到现在;4. 旧游:曾经游览过的地方;5. 风尘:比喻旅途艰辛;6. 两地隔:被两地的距离阻隔;7. 江海一身留:独自滞留于江河海洋之地;8. 乌衣: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或豪门;9. 梦断:梦境消失;10. 夜:时间名词,夜晚;11. 白帝:古人认为秋天是由西天白虎星君主管的,因此把秋天称为白帝;12. 临平:浙江杭州的一个古镇,有著名的“临平十景”;13. 江上柳:江边柳树;14. 早晚:迟早;15. 系:联系,关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怀旧之情以及对离别、孤独的感受。首联“岂料高阳里,于今复旧游”,作者以高阳作为故乡的象征,提到如今又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故地重游,唤起往日美好回忆。颔联“风尘两地隔,江海一身留”,虽然故乡与现在所在的地方相隔遥远,但诗人犹如身处江海的波涛之中,无法脱离现实困境。颈联“梦断乌衣夜,魂伤白帝秋”,诗人以乌衣巷和白帝城这两个具有历史感的地点,表达梦回往昔的失落和对现时孤寂的感受。尾联“临平江上柳,早晚系归舟”,诗人盼望能早日摆脱困境,回到家乡,回到那绿柳依依的江边。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回忆,以及现实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家、怀念故土的深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王才谅归自临安备道群从内集之乐感而有作》是南宋诗人晁公溯所作,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
在当时的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沦陷于金人手中,南方则由宋朝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感叹国家命运的多舛和自身的漂泊不定。晁公溯作为一名文人,也有着类似的感慨。他曾担任过南宋的官员,但因政治斗争而受到排挤,最终导致他离开了官场,过着流寓的生活。
在这首诗中,晁公溯通过描述好友王才谅从临安归来后与家人欢聚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