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鲜于茶干

标题包含
与鲜于茶干
吾犹蠹书鱼,岂能味斯文。 但以性所嗜,颇与黄卷亲。 喜闻天下言,孝章有大名。 苟得从其游,亦足慰此生。 向来昌黎翁,始获拜北平。 停鸾与峙鹄,未见心已倾。 朅来涪江上,适遇君远行。 我穷天所怜,特使见异人。 令闻金石奏,暂破蟋蟀声。 相逢已定交,遽别宁忘情。 谪仙不可见,空望江东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是爱书的蠹虫,怎能品味这高雅的文辞。 只是因为天性喜爱阅读,所以常常亲近书籍。 听闻世上有孔融这样的大名士,心中欢喜。 如果能跟随他学习,就足以慰藉我的生命。 一直以来敬仰韩愈老前辈,终于得以拜见这位北平的才子。 虽然未能谋面,我的心已经为他倾倒。 来到涪江之滨,恰遇你即将远行。 上天对我这个穷人有眷顾,让我有幸见到贤良之士。 让我听到那金石之声,暂时忘记蟋蟀的鸣叫。 相识相交如此短暂,匆匆离别令人难忘。 可惜不能遇见李白这样的谪仙,只能遥望长江东边的浮云。
去完善
释义
1. 蠹(dù):蛀虫,这里指书籍的蛀虫,比喻读书勤奋。 2. 黄卷:古代书籍用黄色纸张制成,所以称为“黄卷”,这里代指书籍。 3. 喜闻:喜欢听到,表示对其言论的欣赏。 4. 天下言:天下闻名的言论,指鲜于茶干的言论。 5. 孝章:东汉学者黄宪的字,他博通经典,时称大名士。这里用来赞誉鲜于茶干的学问。 6. 北平:指唐代文学家韩愈,他在贞元年间曾任吏部侍郎,被封为北平郡王。 7. 停鸾与峙鹄:鸾、鹄都是鸟名,这里用来形容韩愈和鲜于茶干的高尚品质。 8. 朅来:离开的意思。 9. 金石奏:金戈铁马之声,形容军队出征的雄壮景象。 10. 蟋蟀声:秋天的蟋蟀叫声,这里用来比喻秋天来临。 11. 忘情:忘记感情,这里表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12.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这里指李白,因李白曾被流放夜郎。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晁公溯对于与鲜于茶干的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其才华的赞誉。他以“蠹书鱼”自比,比喻自己热爱书籍和知识,但又感叹自己的才疏学浅。接着又表示,尽管才能不足,但他仍然喜欢与书籍为伴,并且乐于听取天下的言论,以此表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事的关注。然后诗人在描述了鲜于茶干的盛名之后,表达了自己如果能与之交往,也将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充分体现了对鲜于茶干的敬意和推崇。此外,诗人还通过引述韩愈的例子,强调自己期待与鲜于茶干相识的心情,同时抒发自己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与鲜于茶干相遇的喜悦。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对即将分别的惋惜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鲜于茶干》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该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晁公溯正处于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年轻时曾担任过朝廷官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同时,他也目睹了北宋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经历使他对故乡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也使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晁公溯通过《与鲜于茶干》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如“柳絮才黄半未匀”、“池上春归无觅处”等,以此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