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骑牛歌
陈子无能久弃废,骑牛入山学遁世。
刘子有道忧天下,欲取相印乘驷马。
二子相逢湖水头,进退两忘俱未酬。
长歌对市人,闻者应揶揄。
君不见蔡泽不相终跃马,宁戚未遇先饭牛。
腰悬六黄印,廪食万户侯。
人生顾何常,古来海水生柔桑。
少华一峰已为谷,白日西出明朝阳。
男儿盖棺事乃了,目睫荣悴空悲凉。
水之曲,山之傍。
岁穷且饮酒,富贵无相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陈老师性格恬淡,抛却名利学隐逸;刘先生心怀百姓,意欲治理国家求功名。两位才子湖上相逢,彼此忘却追求与舍弃。面对市井高歌,聆听者皆笑他们不识时务。你知道蔡泽不愿封侯任宰而选择过平凡生活,宁戚尚未得志就喂饱了耕牛。戴上高官厚禄的勋章,享受富甲一方的待遇。世事无常,宛如大海生出柔桑。少华山的山峰已变成山谷,太阳每天照常升起。男子汉最重要的是身后事已经安排妥当,眼前荣辱不过是虚妄悲伤。绿水边,青山旁,年末时刻有酒便饮,富贵不遗忘。
去完善
释义
《和刘道原骑牛歌》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诗作。以下是注释:
1. 陈子:指陈舜俞自己。
2. 骑牛入山学遁世:指陈舜俞在政治上不得意时,隐居于山中学道。
3. 刘子:指刘道原。
4.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古代官员出行乘坐的车辆。这里表示刘道原想出任高官以治理国家。
5. 湖水头:湖边上。
6. 揶揄:嘲笑,讽刺。
7. 蔡泽不相终跃马:蔡泽是战国时期的策士,曾经试图游说各国国君,但最终未能成功。
8. 宁戚未遇先饭牛:宁戚是春秋时期卫国人,他在齐国喂牛时被齐桓公发现并重用。
9. 六黄印:指唐代的六道符印,为官僚佩带之物。
10. 廪食万户侯:指享受丰厚的俸禄和高贵的地位。
11. 少华一峰已为谷:少华山是中国陕西省的一座山峰,这里比喻世界万物都在变化。
12. 白日西出明朝阳:太阳从西边升起,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光明。
13. 目睫荣悴空悲凉:形容人的境遇无常,但不必为此悲伤。
14. 水之曲,山之傍:描述山水之美。
15. 岁穷且饮酒:指年底时节应当尽情欢饮。
16. 富贵无相忘:即使生活富贵,也不能忘记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骑牛与乘马二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愿以“隐逸”生活对抗现实压迫的豪情壮志。前两句描述诗人在山中学习遁世的场景,后四句则描绘了刘子关注民生、忧虑天下的形象。接着以蔡泽和宁戚的例子,表达了身虽贫贱但才能横溢的人终能实现抱负的道理。
中间部分通过写少华山峰变为平地,太阳西落又东升的情景,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起落的观念,并以盖棺定论论题收尾,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而应当关注国家百姓的福祉。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愿意在山水的陪伴下度过岁月,享受自由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刘道原骑牛歌》是南宋文学家陈舜俞的作品,创作于南宋初期。
在南宋初期,中原地区历经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国家内外交困。陈舜俞作为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这首《和刘道原骑牛歌》便是其中之一。
刘道原(刘宰)是南宋著名文人,曾任太常寺卿。他因忧国忧民而辞官归隐,陈舜俞敬佩他的为人,故有此诗唱和。这首诗通过描绘骑牛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