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光禄黄少卿学士感恩书事十六韵
江夏门风盛,东吴族望高。
才雄吐白凤,志大钓灵鼇。
昔日参珠履,多年泛碧桃。
陈琳巧书檄,谢客占风骚。
曲宴飞三雅,沈机佐六韬。
玳筵频岸帻,楯鼻几挥毫。
托乘同归阙,临轩别赐袍。
未离王俭幕,独得吕虔刀。
粉署因扬历,朱门更郁陶。
淮南荒桂苑,骑省泣霜毛。
去国逾千里,为郎历几曹。
和铅兼秘府,悬磬寓神臯。
室静秋生白,庭闲雨长蒿。
禁林俄召试,卿寺果垂褒。
道在心无闷,恩深首重搔。
依前领图史,䌷绎肯辞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在江陵这个文化繁荣的地方,东吴世家受到极高的赞誉。才子们有着雄壮的才能,犹如凤凰般脱颖而出;他们的志向远大,如同在追求神奇的宝物。过去他们曾共同参加高雅的活动,多年来一起游山玩水,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这里既有陈琳这样擅长撰写文章的人,也有像谢客那样精通诗词的风流人物。他们在宴会上享受美食、饮酒赋诗,用智谋辅佐君王。宴席上他们时常表现才华,谈论诗歌和政治。他们有幸一同回归朝堂,受到皇帝赐予的锦袍。
尽管生活并未离开过繁华,他们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在这个战乱的时代,他们胸怀壮志,却同时也感到忧虑与惆怅。然而,他们的忠诚与智慧并没有被埋没,最终在朝廷中得到了赏识和荣誉。
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共同努力,一心为国效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品尝了人间冷暖,体会到了皇家的厚待。虽然远离家乡,但他们却收获了无数的成就与友谊。他们秉持着道义之心,不在意世俗的烦恼,只是尽心尽力地为国为民效力。
去完善
释义
1. 江夏:古代行政区划,位于现在中国湖北省中部地区。这里借指黄少卿的籍贯或故居地。
2. 东吴: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称,地域包括长江下游地区及南方各地。这里是赞美黄少卿家族在东吴地区的声望。
3. 白凤:白色的凤凰,象征美丽和高贵。这里形容黄少卿才情出众,犹如美丽的白凤。
4. 灵鼇:传说中的神兽,可以背负神山。这里寓意黄少卿有远大抱负和志向。
5. 参珠履:珠履,古代达官贵人的鞋子装饰有珍珠,称为珠履。参,参与;这里是说黄少卿曾经参与达官贵人聚会。
6. 碧桃:一种珍贵桃树品种,果实成熟时呈绿色。这里是比喻在黄少卿参加宴会的过程中,品酒如尝碧桃之美味。
7. 陈琳: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擅长写檄文。这里以陈琳作比,赞扬黄少卿文采出众。
8. 谢客:指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擅长诗歌创作。这里与陈琳相对,赞美黄少卿在文学领域的成就。
9. 三雅:指琴、瑟、笙三种古代乐器。这里用来描绘宴会中的音乐氛围。
10. 沈机:《晋书·杜预传》中所说的能工巧匠,精通六种兵书。这里用来赞誉黄少卿具有军事才能。
11. 玳筵:用玳瑁制成的宴席,比喻豪华的宴席。
12. 岸帻:脱去头巾,表示不拘小节。
13. 楯鼻:盾牌尖端。挥毫:书写。这里用来描述黄少卿在宴席上的风采。
14. 王俭:南朝齐国大臣,以博学著称。这里用来赞美黄少卿才华横溢。
15. 吕虔:东晋名将,曾分赠名刀给得力助手。这里用来赞颂黄少卿受到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16. 粉署:古代对尚书省的雅称。这里指黄少卿曾在尚书省任职。
17. 朱门:古代权贵人家的大门,常涂成红色。这里用来表示黄少卿家世显赫。
18. 郁陶:忧喜交集之情。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黄少卿遭遇的关切。
19. 淮南: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桂苑:即翰林院,这里借指朝廷。
20. 骑省:骑马经过宫省,这里指皇帝身边的近臣。霜毛:指白发。这里表达对黄少卿遭受打击的同情。
21. 去国:离开本国,这里指黄少卿远离家乡赴任。
22. 为郎:做郎官,这里指黄少卿在朝廷任职。历几曹:在不同部门任职。
23. 和铅:炼铅。这里指黄少卿勤奋工作,积累学识。
24. 秘府:宫廷藏书处,这里借指朝廷。
25. 悬磬:贫穷,家中空无一物。这里用以形容黄少卿生活清贫。
26. 神臯:土地神,这里用以形容黄少卿心怀敬畏。
27. 室静:指室内安静,环境幽雅。秋生白:秋天里的白色景象。这里用来描述黄少卿的书斋环境。
28. 庭闲:庭院宁静。雨长蒿:下雨时,庭院中的杂草生长茂盛。这里用来描述黄少卿居住环境的美景。
29. 禁林:皇帝禁苑中的树林,这里指皇宫。
30. 垂褒:给予表扬。这里用来表示黄少卿得到皇帝的赏识和认可。
31. 心无闷:心情开朗,没有烦恼。
32. 恩深首重搔:恩情深重,无法报答。首重搔:头发花白,用手抓挠。这里用来表达对黄少卿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33. 依前:依然如此。领图史:负责管理图书和历史资料。
34. 䌷绎:整理、梳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通过对黄少卿学士的赞美,表达了对感恩主题的理解。诗歌的首联“江夏门风盛,东吴族望高”,借用了典故,点明了黄少卿的家世背景与家族地位。颔联“才雄吐白凤,志大钓灵鼇”则形象地描绘了黄少卿的才华横溢和高远志向。颈联和颔联分别通过列举“陈琳巧书檄,谢客占风骚”、“曲宴飞三雅,沈机佐六韬”、“玳筵频岸帻,楯鼻几挥毫”几个历史场景,展现了黄少卿的超凡脱俗的文采、勇猛善战的武略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在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又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黄少卿得到皇帝信任、升职升官的过程。此外,诗人还巧妙地将自然景色融入诗篇,如“粉署因扬历,朱门更郁陶。淮南荒桂苑,骑省泣霜毛。去国逾千里,为郎历几曹。”展现了黄少卿宦途波折及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尾联,诗人表达了黄少卿的喜悦之情,因为他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并重申了他的忠诚与感激。这首诗以丰厚的内涵和华丽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和光禄黄少卿学士感恩书事十六韵》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杨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80年至1040年之间,正值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在这个时期,杨亿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的生活际遇充满了曲折。他早年因才华出众而被朝廷重用,历任翰林学士、左司谏等职。然而,他在任期间曾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尽管如此,杨亿仍坚守文人风骨,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为朝廷尽心尽力。
在杨亿生活的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当时,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士人阶层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文人学士们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在这种背景下,杨亿与黄少卿等人的友谊也成为一段佳话。
在这首诗中,杨亿以感激之情表达了对黄少卿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杨亿作为北宋文人的卓越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