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
高风吹断溪桥笑,几个庐山昏又晓。
新开图画白鸥江,螭吻摇鬐到云表。
长廊昼永茶烟青,参禅问道谈诗声。
苍头卓午汗交面,烹葵菹韭炊香粳。
中有轩轩秀眉宇,春日蓝田初过雨。
一幅纱巾三士衣,俨然方外家人主。
吾闻曾有奇鸢肩,亦闻曾有惊弥天。
又曾有与花三朵,聊复尔耳能千年。
谁信沙门头有发,谁信道士喉无结。
饭盂朝贮五山云,酒壶夕注沧海月。
此月濯濯乎初明,此云冉冉乎方生。
仓之无穷饮无竭,冁声大笑东风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狂风拂过山涧的石桥,云雾中的庐山经历着昏暗和破晓。在开阔的白鸥江上,有一座飞檐画栋的建筑,仿佛已经触碰到了云端。
悠长的走廊中,白天的时间显得漫长,茶香飘散,参禅、讨论诗词的声音不时传来。此刻烈日当空,露天劳作的人们汗流满面,而炉火上的葵花、韭菜和香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在这片热闹祥和的氛围中,有一位器宇轩昂的男子,如同春日里刚刚下过雨的蓝田县一样富有生气。他头戴一幅轻纱,身着三士衣,就像家庭的主人和神仙一般超脱尘俗。
曾经有人称赞他的奇特才能,也曾有人为他震惊世间的天赋而惊讶,更有传闻他和三位高人相提并论,但这一切都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聊,不足以流传百世。
谁能相信这样一个潇洒的人,曾经有一个光头道士的身份?又有谁能相信他的喉咙里,没有那传说中的喉咙结呢?每天清晨,他用盛着五山云的碗来吃饭,傍晚则用斟满沧海月色的酒壶来小酌。
这月亮刚从夜幕中露出朦胧的微光,这五山的云彩正慢慢升起。这个男子似乎有着用不尽的粮食,他总是哈哈大笑,和风一起前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昌严后山三教堂:指四川省西昌市的严后山上的三教堂,是古代的一处宗教建筑。
2. 高风吹断溪桥笑:形容高风穿过溪流,吹断桥梁,发出笑声。这里可能比喻风雨交加的场景。
3.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4. 白鸥江:指江边的白色鸥鸟,这里的图画可能指的是江景。
5. 螭吻:龙的第九子,喜欢吞食,此处可能指龙口。
6. 鳞鬣:鱼鳞和鱼的鬃毛,这里代指鱼。
7. 长廊昼永茶烟青:描述了三教堂的长廊在白天显得漫长,茶烟缭绕的样子。
8. 苍头:指老翁。
9. 卓午:中午。
10. 蛟短:形容汗水流满面颊。
11. 烹葵菹韭:煮葵菜和韭菜。
12. 香粳:香喷喷的粳米。
13. 轩轩秀眉宇:形容眉宇间气宇轩昂。
14. 春日蓝田:指春天的蓝田山,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15. 鸢肩:肩膀像老鹰一样耸起。
16. 弥天:漫天。
17. 三朵:可能是指三位高人。
18. 沙门头有发:比喻僧人头顶的头发。
19. 道士喉无结:道士没有喉结。
20. 五山云:指五座山的云彩。
21. 沧海月:指大海上的月亮。
22. 濯濯:明亮的样子。
23. 冉冉:缓缓升起。
24. 仓之无穷饮无竭:形容粮食丰富,酒水无尽。
25. 冁声大笑:形容笑得开心。
26. 东风行:春风吹拂。
去完善
赏析
《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是一首描绘诗人寄居之地景色的诗歌。诗句巧妙地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首联以“高风吹断溪桥笑”开篇,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色;颔联则以“新开图画白鸥江”进一步展现这幅美丽的画卷。在尾联中,诗人提到“饭盂朝贮五山云,酒壶夕注沧海月”,以此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传达了其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张埴为好友严后山的三教堂而创作的。
这个时期正是宋朝衰败之际,外患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埴本人也是仕途坎坷,屡次被贬谪,生活困苦。然而他始终坚持正义,关心民生,这也成为他的诗歌的重要主题。
严后山因官职调动来到四川,在西昌任职期间建立了三教堂。对于身处乱世的他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作为好友的张埴,虽然相隔千里,但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严后山的敬仰和支持,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对社会不满时,寻找信仰和精神安慰的普遍现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