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陈阜卿总秀堂

标题包含
寄题陈阜卿总秀堂
佳丽并包地,曼花子夜香。 望中团野色,尘外发天光。 小队高牙驻,轻裘清啸长。 故应堂上燕,相与贺雕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适(1074年-1135年),字景伯,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洪适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母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女儿。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佳人和美丽的景物汇聚在一起,犹如夜晚的曼陀罗华散发出香气。目光所及之处是一片宁静的田野景色,恍若世外仙境。一队人马驻扎在高地,他们身着轻便的裘衣,发出悠长的啸声。这应该是在庆祝建筑精美的房屋落成,就像燕子筑巢一样喜悦。
去完善
释义
1. 寄题:指诗人把题目寄给别人作文。 2. 陈阜卿:人名,生平不详。 3. 总秀堂:陈阜卿的雅号或别号。 4. 佳丽:美好的景色。 5. 并包:包容,包括。 6. 曼花:即“满花”,花开满树的意思。 7. 子夜香:形容花香浓郁。 8. 望中: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9. 团野色:田野的景象看起来像一团颜色。 10. 尘外:尘世之外,形容远离尘世的喧嚣。 11. 天光:天空的光辉。 12. 小队:指人数不多但组织严密的队伍。 13. 高牙:高大坚固的牙齿,这里用来形容队伍的气势。 14. 轻裘:轻薄的皮衣,这里用来形容队伍成员的装束。 15. 清啸:清澈的啸声,这里用来形容队伍成员的歌声。 16. 故应:应该。 17. 堂上燕:指在总秀堂活动的燕子。 18. 相与:相互。 19. 贺雕梁:庆祝雕梁画栋的建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陈阜卿总秀堂的美景。首联“佳丽并包地,曼花子夜香”描述了总秀堂周围的地貌和花草美景,强调了此地独特的优美环境。颔联“望中团野色,尘外发天光”进一步描述了站在堂上远眺的景色,强调其超脱尘世、引人入胜的特点。颈联“小队高牙驻,轻裘清啸长”则描述了诗人在总秀堂的感受,借以体现自己在此地的轻松愉快心情。尾联“故应堂上燕,相与贺雕梁”则以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总秀堂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主人美好祝愿。全诗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感情充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陈阜卿总秀堂》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具体年份为公元1164年。当时诗人洪适正处于他人生的鼎盛时期,刚刚成为朝廷的重臣,担任尚书左丞。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众福祉的关切之情。 在宋朝末年,国家政治局势复杂,外患内忧不断。北方的金国对南宋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国内的农民起义也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洪适作为朝廷重臣,积极参与国家的治理工作,力图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宋朝是一个重视文化的时代,士人阶层受到极高的尊重。洪适本人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的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成就都非常突出。他在诗中表达的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