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旧卒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年战士跟随将领征战河湟地区,头发花白时,边疆安定,得以返回故乡。十万汉军如今已所剩无几,只有他还在独自吹响那悠扬的曲子,面向夕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湟:指青海湟水一带,是古代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战频繁的地区;
2. 讨河湟:即出征讨伐河湟地区的敌人;
3. 头白:头发变白,这里指年纪已老;
4. 时清:当时局势平定;
5. 独吹边曲:独自吹奏边境的曲子;
6. 残阳:夕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曾随将出征河湟、如今白发苍苍才回到故乡的战士形象。当他看到曾经英勇的十万汉军都已零落殆尽,只有自己在夕阳下独自吹奏着悲凉的边曲,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生还者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河湟旧卒》是唐朝诗人张乔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左右,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河西、陇右一带仍然没有恢复安宁,百姓依然生活在战乱和苦难之中。
在这个时期,张乔作为一名文人和官员,对国家的时局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战乱,如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这些都使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同情。
与此同时,唐宣宗时期的朝廷内部也矛盾重重,宦官势力逐渐削弱,而士大夫阶层则逐渐崛起。这种政治背景使得文人更加关注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活,从而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张乔的这首《河湟旧卒》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历史使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