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

标题包含
春日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倍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卢钺(公元904-960年),字次明,号转庵,又号东岩山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南汉的重要大臣和文人。 卢钺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就已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政治才能。他在17岁时就考取了进士,开始进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繁花满眼的春日竞相争艳,谁能比春天更能引来旅人的忧愁?那些莫名的惆怅和伤感并非因桃李而生,而是为了那远处的故乡、烟雨中隐藏着的松树和楸树而怀想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红芳:指春天的花朵。 2. 斗风流:争艳比美。 3. 谁倍:即“谁倍思”,倍,通“备”,具备。 4. 惆怅:忧愁伤感。 5. 不干:与……无关。 6. 桃李事:比喻好事或好事之人。 7. 故山:故乡的山,这里指诗人家乡的山。 8. 松楸:松树和楸树,古人墓地种植之,故用以指代坟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红芳满眼的意象,表现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谁倍春来有客愁"的疑问,传达了人们在欣赏春天美景时,也会生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深沉,即便桃李满春,也无法抵消游子的离愁。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使得人们对春天的赞美与怀念有了更深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是南宋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在北方金国的压迫下偏安江南,国家形势较为稳定。然而,百姓生活仍然艰难,特别是战乱之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在这个时期,卢钺作为一位地方官员,目睹了民间的困苦状况,心中忧虑重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借此唤醒人们的意志,共同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此外,卢钺还受道教影响,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因此在诗中也表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春日》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希望的时代,既有战乱的创伤,也有复苏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卢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振兴的期望和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