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旅中追和微之韵示詹次山

标题包含
旅中追和微之韵示詹次山
日近长安远,风高易水寒。 畏途君莫问,何啻上天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间飞逝,距离西安越来越遥远;风高气爽,容易水边令人感到寒冷。担心路途艰难,就不必多问了;这困难比登天还要艰巨。
去完善
释义
《旅中追和微之韵示詹次山》是宋代诗人董颖的作品。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怀念故乡的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注释: 1. 长安:这里指代的是作者的故乡或者理想中的繁华之地。在古代,长安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所以常用作代指首都或富饶的地方。 2. 易水:古代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源出保定市西北。此处用来形容环境的风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董颖写给好友詹次山的和诗。诗人以长安和易水为意象,表达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日近长安远”是说虽然目标就在眼前,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难以触及。紧接着的“风高易水寒”则暗示了理想的遥不可及和实现过程中的艰辛。最后两句“畏途君莫问,何啻上天难”更突出了诗人对艰难困苦的坦然面对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整首诗用词精炼、韵律和谐,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守与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旅中追和微之韵示詹次山》,是由南宋诗人董颖创作的一首描绘旅途羁旅之思的抒情诗。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北方中原地区被金朝占领,而南宋则偏安江南一隅,政治上十分腐败,民生疾苦深重。这种社会背景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诗人董颖的个人经历。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因才学出众而被荐举为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几度遭受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深刻理解民间的疾苦,也促使他在诗歌中表达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最后,在时代背景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当时文学界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的诗歌,以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强调抒发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力求反映现实生活。因此,董颖的这首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