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郎妇赞
倩盼动婵娟,常持六万言。
金沙滩上月,五欲浪中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的美目流转如月,恒常照亮我心中千言万语。如同金色沙滩上的月光,五行欲念在心中波涛翻滚。
去完善
释义
《马郎妇赞》:本诗为唐朝诗人李端所作的诗歌。马郎妇,即马祖婆,她是八四派信徒之一,以慈悲为怀而著称。
"倩盼动婵娟":“倩”指美貌、漂亮,“盼”有眼力、视力的意思,这里指女子的眼神;"婵娟"是美女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马郎妇的美丽形象。
"常持六万言":"持"指持有,这里是说掌握并宣扬佛教教义;"六万言"指佛教经典中的内容,如般若波罗蜜经等。这句诗赞美马郎妇经常坚持弘扬佛教教义。
"金沙滩上月":"金沙滩"指沙洲,这里暗示马郎妇修行的地方;"月"是佛教的象征,代表智慧和觉悟。这句诗把马郎妇的形象与象征智慧的月亮联系起来,进一步赞美她的智慧。
"五欲浪中翻":"五欲"在佛教中指人的五种欲望,包括财、色、名、食、睡;"浪中翻"在这里表示在克服这些欲望的过程中挣扎。这句诗表现了马郎妇在与自身欲望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信念,体现了她的毅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女性柔美与坚定形象的诗。开篇两句“倩盼动婵娟,常持六万言”,以婉约的笔触展现出女子的容颜及才情。她清秀脱俗,正如词中的“婵娟”(代指美好)一样令人动容;同时她的才华横溢,尽管才学高深,却不离人间烟火。接着诗以"金沙滩上月,五欲浪中翻",喻示女子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仍能保持清心寡欲的心境,犹如沙滩上的明月不被海水所扰,保持自己的纯净无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具备内外兼修的女性之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马郎妇赞》是南宋诗人释大观的一首赞美诗,创作于公元1156年。在这一年里,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金兵侵略,内有政治腐败。释大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
作为一位诗僧,释大观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他的人生际遇充满曲折,曾一度陷入世俗纷争,但最终选择放下名利,出家为僧。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哲理和禅意,使人们在欣赏其文学价值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虔诚与宁静。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兵侵略的威胁之下,人民生活困苦,国家政权岌岌可危。释大观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赞美马郎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马郎妇象征着忠贞、勤劳和智慧,她在困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这正是释大观所推崇的理想人格。
综上所述,《马郎妇赞》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乱世,诗人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转折,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在这首诗歌中,释大观通过对马郎妇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