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法喜泾长老请赞

标题包含
法喜泾长老请赞
有准绳,无捉摸。 开口错商量,铁蒺藜确确。 日冷月热,泾清渭浊,昨夜凤巢生鸑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大观(1592年-1652年),俗名朱之瑜,字鲁玙,号舜水,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清初四大才子”之一。 释大观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有个标准在,却难以捉摸. 一说话就犯错,好比身上扎满了铁刺. 白天很冷静,夜晚却狂热如火;泾水清澈,而渭水浑浊.就在昨晚,凤凰窝里居然诞生出了凤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法喜泾: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附近。 2. 长老:对僧人的尊称,表示德高望重。 3. 请赞:请求他人给予赞美或表扬。 4. 释大观:人名,这里指宋代的一位僧人。 5. 准绳:规范,标准。 6. 捉摸:猜测,揣摩。 7. 开口错商量:形容说话含糊不清,难以理解。 8. 铁蒺藜:一种多刺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说话难懂。 9. 确确:确定无疑的样子。 10. 日冷月热:比喻时间变化无常,世事难料。 11. 泾清渭浊:形容事物间的区别明显,泾水和渭水是两条不同的河流,一条清澈,一条浑浊。 12. 鸑鷟:凤凰的别称,这里用来形容珍贵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法喜泾长老请赞》是宋朝释大观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法喜泾长老”这个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首句“有准绳,无捉摸”表达了佛法的深奥和神秘。准绳代表规律和原则,而捉摸则意味着难以理解。这句话意味着佛法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又很难被人类完全把握和理解。这种矛盾性恰恰体现了佛法的高深莫测。 第二句“开口错商量,铁蒺藜确确”则是对那些妄图讨论和争论佛法的人进行了讽刺。他们认为通过言语可以探讨佛法的真谛,但实际上这就像试图用语言描述无法捉摸的东西一样,只会陷入无尽的争辩之中。铁蒺藜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无谓的争论。 接下来的两句“日冷月热,泾清渭浊”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揭示佛法的真谛。日冷月热是指太阳和月亮的温度差异,泾清渭浊则是指泾河和渭河的水质差异。这两句意思是,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和矛盾,但这正是自然的规律。同样,佛法也有其内在的矛盾和对立,这也是佛法的一部分。 最后一句“昨夜凤巢生鸑鷟”则是对佛法传承的美好愿景。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鸟,象征着高贵、美好和祥瑞。鸑鷟则是凤凰的一种,代表着新生和希望。这句话意味着,虽然佛法深奥难测,但在昨晚,一种新的佛法思想已经诞生,为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法喜泾长老请赞》是宋代高僧释大观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佛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高僧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释大观在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高僧。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佛法的真理,努力修行,传播佛教教义。他的诗歌充满了人生哲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于法喜泾长老的尊敬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热爱和执着。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寺院和僧侣都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释大观作为一位高僧,他在佛教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传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