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效孟郊体七首 其三

标题包含
效孟郊体七首 其三
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 牵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 野风吹空巢,波涛在孤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翱(1249年-1311年),字皋羽,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诗人,与文天祥、邓剡并称为“宋末三杰”。 谢翱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后来他投身抗元事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在庭院中闲逛,看到树木的影子映在地上,相映成趣。水中的荇藻和道路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景致。恍惚间感觉好像有人出现,但抬头看去却什么也没看见。正值秋天,是牵牛花的季节,大海中似乎有曙光升起。荒凉的海风吹过空空的鸟巢,海浪拍打着孤单的树木。
去完善
释义
1. "闲庭生柏影":闲庭,指安静的庭院;柏影,即柏树的影子。 2. "荇藻交行路":荇藻,水生植物,茎呈圆形;交行路,意为纵横交错的小路。 3. "忽忽如有人":忽忽,形容隐约恍惚的样子;有人,意指好像有人在附近。 4. "起视不见处":起视,站起来看;不见处,指看不见的地方。 5. "牵牛秋正中":牵牛,即牵牛星,又称牛郎星;秋正中,指秋天的中间阶段。 6. "海白夜疑曙":海白,一种类似贝壳的生物;夜疑曙,指夜晚时分天空中出现曙光的景象。 7. "野风吹空巢":野风,野外吹来的风;空巢,指无人的鸟巢。 8. "波涛在孤树":波涛,波浪翻滚;孤树,孤独的一棵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孟郊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首先描绘了闲庭中生长的柏树影子和交织在水中的荇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忽忽如有人”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关注,但又让人产生了一种神秘感。随后,诗人通过描述牵牛花、海白以及野风、波涛等自然景观,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一位有独特见解的文人墨客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效孟郊体七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谢翱所创作的。诗作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至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间,这段时间正好位于南宋末期,距南宋灭亡仅十年左右。 诗人谢翱在此时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因忧国忧民而弃文从戎,投入南宋末年抗击蒙古大军的活动,成为了一个义士。然而,即使心怀壮志,却始终无法挽救南宋的颓势。此后,他流亡至福建、广东等地,寄情山水,最终未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这种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和悲愤,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南宋后期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外有蒙古大军的不断侵扰,内有朝廷的腐败无能和战乱频发。尽管一些志士仁人奋起抵抗,但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这种时代的悲剧性,使得诗人的作品充满了悲壮与哀愁的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