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峦连绵,翠绿的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在这高处,气氛显得凄凉。菊花清秀而清瘦,就像唐代的美女杜秋娘。用洁净的绿杯盛满露水,以此来推荐这幽香的菊花。黑色的帽子下,是风尘仆仆的旅人,他承受着吴地的风霜。这风儿有些疯狂,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一年的好时节就这样过去了,只剩下西厢房里的荒凉。秋日里的景色、大雁的叫声,都透露出无尽的哀愁,它们都被斜阳映照在天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见山:人名,这里指吴文英的朋友。
2. 九日:指重阳节。
3. 翠眉长:形容山的青色。
4. 高处凄凉:形容登高时的感受。
5. 菊花清瘦杜秋娘:杜秋娘是唐朝时期的一位美女,这里用她的名字来形容菊花的清秀。
6. 绿杯:绿色的酒杯。
7. 牵露井:牵露井是一种古老的汲水方式,这里用来形容取水的动作。
8. 荐幽香:荐,奉献;幽香,淡雅的香气,这里指将菊花放在酒杯中。
9. 乌帽:黑色的帽子,这里指老年。
10. 吴霜:吴地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老年人的白发。
11. 风力偏狂:风力强劲。
12. 西厢:指吴文英和朋友相聚的地方。
13. 秋色雁声:秋天的景色和大雁的鸣叫。
14. 斜阳:夕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心境。上片以山、翠眉、菊花等景物衬托出孤独、高洁的氛围;下片则描述了吴文英与友人共度佳节的场景,流露出悲秋的情怀。整首词给人以深沉、婉约的美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在晚年时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50年左右,当时南宋朝政腐败,金兵入侵,国土沦丧,百姓疾苦,词人在目睹了这些现实状况后,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吴文英一生仕途不顺,他年轻时曾考取进士,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出任官职。后来,他在杭州结识了吴见山,两人志同道合,成为知己。在这首词中,吴文英以九日从吴见山觅酒为题,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吴文英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借助于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