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杭都旅舍腊日感事

标题包含
杭都旅舍腊日感事
三年腊日常为客,愁绝梅花独自看。 万里尘沙走西蜀,九衢风雪卧长安。 生来可是儒冠误,老去偏知世路难。 安得长闲伴溪叟,醉歌时掣钓鱼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常常在外奔波成为过客,无比忧愁只能孤独地欣赏梅花。在万里远的尘沙道路上跋涉到了四川,又在繁华的长安街头睡过雪。出生以来是否被读书人所累?年岁渐老才愈发明白世事的艰难。但愿能过上宁静悠闲的生活陪伴山间老翁,喝酒歌唱、逍遥自在,过上诗意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杭都:古代杭州的别称,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旅舍:旅馆、客栈。 3. 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 4. 感事:感慨时事或世事。 5. 三载:三年。 6. 常:经常。 7. 为客:指离开家乡在外漂泊。 8. 愁绝:极度忧愁。 9. 梅花:一种蔷薇科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此处可能指代家乡的景象。 10.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11. 尘沙:尘土和沙子,这里用来描绘旅途中的艰苦环境。 12. 西蜀:古地名,大致相当于今四川省一带。 13. 九衢:古代城市的街道,这里借指京城。 14. 风雪:下雪的天气。 15. 安得:怎样得到。 16. 长闲:长久地悠闲度日。 17. 伴溪叟:与溪水边的老人为伴。 18. 醉歌:边饮酒边唱歌。 19. 时掣:时常取用。 20. 钓鱼竿:钓鱼的工具。
去完善
赏析
孙应时的这首《杭都旅舍腊日感事》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安稳生活的向往。首联“三年腊日常为客,愁绝梅花独自看”便道出了诗人的无奈:连续三年在异乡过腊八节,只能独自欣赏梅花以排解忧愁。颔联“万里尘沙走西蜀,九衢风雪卧长安”则描绘了诗人奔波在外,历尽艰辛的场景。颈联“生来可是儒冠误,老去偏知世路难”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反思:年轻时认为读书是正途,年长后才明白世事艰难。尾联“安得长闲伴溪叟,醉歌时掣钓鱼竿”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过上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与渔父为伴,纵情歌唱,无忧无虑。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在艰苦岁月中的深切感慨和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杭都旅舍腊日感事》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一首描绘旅中景况的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89年,距离宋朝灭亡仅有数十年。 在那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内部矛盾重重,外有强敌环伺。作为南宋士人的孙应时,他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动荡不安。在这一年,诗人远离家乡,旅居他乡,恰逢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传统佳节,借此时机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思苦”为线索,表达了身处异乡、思念家人的情感。他以实景“腊日”渲染气氛,并通过对家乡风光的想象来寄托乡愁。此外,诗人还表现出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在艰难时刻坚持信念的决心。总的来说,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南宋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志士的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