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诸弟
吾家崛起蓬蒿间,先君为学良苦艰。
典衣买书教我读,平生贫窭不此悭。
岁晚才沾寸禄养,天祸无何颓泰山。
况时汝辈各少小,不及见汝学燕闲。
逮今孤露历岁月,渐觉长大成疏顽。
诗书堆积有素业,文章体要亦易攀。
固须仁义力造诣,慎择朋友少往还。
偏亲堂上待甘旨,况已齿龀双鬓班。
更可踟蹰忽荣养,不如乌鸟鸣关关。
官家公道禄寒畯,勉旃进取欢慈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起于草莽之中,父亲学习之路艰苦备尝。
他宁愿卖掉衣物也要给我买书教育,一生清苦却毫无怨言。
待到年长才得到微薄的俸禄供养家庭,谁料命运无情父亲突然离世。
幸好现在你们都还小,还没能见到你们学成闲暇的样子。
现在我已经孤单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看着你们渐渐长大,有时难免觉得生疏与顽劣。
你们都有诗书积累的底蕴,文章的体要也容易掌握。
固然需要努力修养仁义的品德,慎重的选择朋友,交往不宜过多。
年迈的母亲在堂上等待美食,更何况她的头发已经斑白。
不要总是犹豫不决,忽视了对母亲的孝养,不如像乌鸦那样关爱母亲。
公家公正给予我们这些贫寒的人以禄位,希望你们努力去获取让父母高兴。
去完善
释义
1. 蓬蒿:指贫穷的境地。
2. 先君:对去世的父亲的尊称。
3. 贫窭:贫穷,生活困顿。
4. 此悭:这里指吝啬。
5. 寸禄:微薄的俸禄。
6. 天祸:这里指父亲的离世。
7. 无何:无法阻止,无法挽救。
8. 泰山:这里指父亲。
9. 疏顽:行为粗野,品行恶劣。
10. 素业:世代相传的事业或职业。
11. 体要:文章的体例要点。
12. 诣:达到某种境界或水平。
13. 慎择:谨慎选择。
14. 偏亲:父母。
15. 甘旨:美味的食品。
16. 齿龀:牙齿更换的时期,这里指少年时期。
17. 双鬓班:头发花白。
18. 踟蹰:犹豫不决。
19. 荣养:荣华富贵的生活。
20. 乌鸟:乌鸦反哺之意,比喻子女孝顺。
21. 关关:乌鸟啼鸣之声。
22. 寒畯:贫寒而有才能的人。
23. 勉旃:努力前进,自强不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家庭教育和亲情、责任的诗。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家庭从草野之中兴起,父亲在贫困中艰难地教其学问。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童年的艰苦生活以及对父亲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艰辛。接着诗人讲述了家境虽贫困但始终重视教育,而在自己长大后却遭遇父亲去世的变故,言语之间充满了深深的悲痛和对父亲的无尽思念。
随后诗人又转向了对弟弟们的教育和期望。他教导弟弟们要认真学习诗书经典,掌握文章的体裁要点,但更要注重道义修养,慎重选择朋友。同时,作为兄长,诗人也关心着弟弟们的成长与前程,鼓励他们努力进取,不辜负家庭的期待。诗人还提到长辈的期望和自己的责任,强调了兄弟之间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传达了对于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的期许,希望弟弟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的待遇,以慰藉家人的期盼。整首诗既是对家族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于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的思考,更蕴含着深厚的亲情和责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诸弟》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陈舜俞之手。陈舜俞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活在宋孝宗、光宗两朝的年间。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陈舜俞一生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反而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受到了当时文坛的高度赞誉。
《示诸弟》这首诗是陈舜俞写给他的弟弟们的,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在诗中,陈舜俞以松竹为喻,勉励弟弟们要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勇于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充满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