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渡海后自北流县过鬼门关

标题包含
渡海后自北流县过鬼门关
抽身龙伯国,著脚鬼门关。 每每经从处,皇皇崄阻闲。 不支生所忽,有立出于艰。 顺境成人少,天初不是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离开龙伯国,踏上鬼门关。 走过崎岖路,历经险阻间。 生存无懈怠,站立于艰难。 顺利环境中,成就者稀少; 天命非吝啬,努力始成贤。
去完善
释义
1. "抽身":抽出身体,意指离开。 2. "龙伯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作者曾丰的家乡。 3. "著脚":踏上土地。 4. "鬼门关":位于广西北流县的一个险要关隘,因地势险峻而著名。 5. "每每":每次。 6. "经从处":经过之处。 7. "皇皇":形容威严的样子。 8. "崄阻闲":险阻悠闲,指虽然道路艰险,但心态却从容。 9. "不支生所忽":不用支持生存而感到疏忽。 10. "有立出于艰":有所成就需要经历艰苦的过程。 11. "顺境成人少":在顺利的环境中成长的人较少。 12. "天初不是悭":天意并不是吝啬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海后的行程与心境。标题中的“北流县”和“鬼门关”分别是广西的一处历史名城和险峻关口,这两地代表了作者经历的自然和人文艰险。首联中,“抽身”和“著脚”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离开和到达。颔联进一步强调,每一次经过这些地方时,虽然艰难险阻却仍充满挑战。颈联表达了尽管生活中难免遇到困境,但只要坚定信念并勇敢面对,便能克服困难,立于不败之地。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顺利的环境往往让人失去斗志,而在困难中成长更能显示出人的品质。全诗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坚强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海后自北流县过鬼门关》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金国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曾丰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参与过抗金斗争。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鬼门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 鬼门关位于广西北流县,是古代进入岭南地区的重要关隘。这里地势险要,环境恶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丰在渡过琼州海峡后来到北流县,过鬼门关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