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花
春沁幽花透骨清,矮窼殊迈百芳馨。
紫英四出醉娇粉,绿萼千攒簇巧丁。
自覆熏笼须闭户,谁栽锦伞都当庭。
昼眠不用熏沈水,梦落庐山九叠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花草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这丛丛的花海中,有一株特别出众,它比周围的各色花儿都要香得多。它的花瓣是紫色的,四散开来,就像喝醉了的美人脸上的红晕;它的花蕾是绿色的,紧密地挤在一起,仿佛是一颗颗精致的翡翠珠子。
这株花的枝叶茂盛,足以覆盖住自己的花盆,不需要别人再来照顾。它是如此的美丽,让人忍不住想把它种在庭院的中央,让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白天,当你在阳光下小憩时,就不需要点燃沉香来驱赶蚊虫了,因为这朵花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驱虫剂。而在你的梦里,你可能会梦见自己来到了庐山的九叠屏,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美景等着你去欣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瑞香花:即瑞香,一种常绿灌木,开红色或白色花朵。
2. 春沁:春天的气息。
3. 幽花:指瑞香花。
4. 透骨清:形容花香浓郁,沁人心脾。
5. 矮窼:指瑞香花的生长环境。
6. 殊迈:超出其他。
7. 百芳馨:各种花卉的香气。
8. 紫英:紫色的花瓣。
9. 醉娇粉:形容花朵颜色娇艳。
10. 绿萼:绿色的萼片。
11. 簇巧丁:指瑞香花的花瓣紧密排列。
12. 熏笼:用于熏香的竹编器具。
13. 须闭户:指瑞香花在室内种植时要关闭门窗以保持香气。
14. 谁栽:谁种植的瑞香花。
15. 锦伞:形容瑞香花的绿叶繁茂。
16. 九叠屏:庐山的一处著名景点,九叠屏石。
去完善
赏析
《瑞香花》是一首描绘瑞香花的诗,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赋予了瑞香花以深刻的内涵。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主要描绘瑞香花的形态特征,突出其清雅脱俗的品质;后四句则从瑞香花引发的联想展开,进一步揭示了瑞香花的韵味。
首联“春沁幽花透骨清,矮窼殊迈百芳馨。”点明瑞香花在春天里绽放,具有清幽的花香和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香气渗透肌骨,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这里强调了瑞香花的香气和独特的地位,表现出瑞香花清雅的气质。
颔联“紫英四出醉娇粉,绿萼千攒簇巧丁。”描述了瑞香花的形态特征,紫色花瓣如同醉酒的娇娘,绿色花萼簇拥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精巧的美感。这一联运用拟人手法,将瑞香花赋予生命,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瑞香花的魅力。
颈联“自覆熏笼须闭户,谁栽锦伞都当庭。”描写了瑞香花的生长环境,意指瑞香花香气浓郁,需要关闭门窗来保护这种香气,同时也暗示了瑞香花的珍贵。尾联“昼眠不用熏沈水,梦落庐山九叠屏。”则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瑞香花清雅之气的赞美。通过联想瑞香花,作者梦回庐山,领略九叠屏的美丽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董嗣杲的《瑞香花》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约在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国、蒙古等外族势力对南宋疆土虎视眈眈,使得中原地区战事不断。
在这段时间里,董嗣杲个人生活也十分坎坷。他原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但时运不济,多次科举考试都未能取得功名,一生只能以幕僚的身份谋生。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内心充满了忧郁和哀愁。他在诗词作品中倾诉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在南宋年间,当时的文化氛围比较开放,文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吟咏唱和,交流诗文。瑞香花是当时常见的花卉之一,因为其花期较长,花香浓郁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董嗣杲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