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钱湖

标题包含
东钱湖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晚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到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居士,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四贤相之一。 史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年仅...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担子载着秋天的气息,波浪翻滚时渔船出现。 傍晚烟雾弥漫在树上,乌鸦盘旋;碧绿水面与天空相连,海鸥悠然自得。 横渡港口抵达霞屿寺,再经过两座小山到达月波楼。 如今如愿以偿回到湖泊边,时常回忆着贺知章当年的游览。
去完善
释义
1. 东钱湖: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原为海,由于泥沙淤积成湖,被当地居民称为“钱湖”。 2. 史浩: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3.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4. 行李:指装物品的担子或箱子。 5. 浪头:波浪涌起的部分。 6. 渔舟:渔船。 7. 晚烟:傍晚的烟雾。 8. 笼树:笼罩树木。 9. 鸦还集:乌鸦回巢栖息。 10. 碧水:清澈的水面。 11. 连天:与天空相连。 12. 鸥自浮:鸥鸟在水中自由游荡。 13. 十字港:东钱湖的一处地名,位于湖中心。 14. 霞屿寺:位于十字港附近的寺庙。 15. 二灵山:又称月亮山,位于霞屿寺附近的一座山峰。 16. 月波楼:位于二灵山上的楼阁。 17. 幸遂:幸运地实现愿望。 18. 归湖愿:回到湖边的愿望。 19. 长忆:长久回忆。 20. 贺监游:指唐玄宗时期的大臣贺知章,曾任秘书监一职。他曾游历过东钱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钱湖的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诗中以“行李萧萧一担秋”开篇,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气息和行旅的寂寥。接着,诗人通过“浪头始得见渔舟”这一细节,表现了湖面宽阔、波光粼粼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自然的基调。 随后,诗人以“晚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东钱湖的自然风光:傍晚时分,烟雾笼罩着树林,乌鸦纷纷归巢;湖水清澈,与天空相接,鸥鸟自在游弋。这两句诗既展示了东钱湖的美景,又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诗人提到了“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到月波楼”两处景点,展现了东钱湖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十字港是通往霞屿寺的交通要道,而二灵山则是月波楼的所在地,这两处景点都是东钱湖的代表性景观。 最后,诗人以“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作结,表达了如今终于实现了归隐的愿望,并永远怀念当年贺知章在东钱湖游玩的美好时光。 总之,这首《东钱湖》描绘了东钱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东钱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钱湖》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史浩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词。此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史浩在朝为官,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 在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边疆不稳,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史浩提出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政策,努力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繁荣。然而,他也深知官场险恶,时常感叹世事如梦。 《东钱湖》这首诗正是史浩在这种复杂的时局下,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表现。他在诗中将东钱湖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远离纷争、享受自然的渴望。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