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标题包含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 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笻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 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下敲打驴背,如同古诗朗诵,我被贬出国的都城西门。 沿着长江行走,影子映在江面上,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就像屈原的灵魂。 手拄着竹杖穿过寺庙,寻找那藏在花村的古琴与典籍。 饥饿时捡拾山中的松树果实,谁又能知道我是贾谊的后代呢?
去完善
释义
1. 敲驴吟雪月:诗人在夜里借月光下雪景为背景,刻苦推敲诗句。"敲驴"出自唐代诗人贾岛骑驴寻诗的典故,用来形容他在写这首诗时的苦心孤诣。 2. 谪出:指贾岛因触犯权贵被贬谪流放。国西:指长安城之西,这里代指唐朝都城。 3. 长江影:指贾岛途径长江边,看到江水起伏如诗人的遭遇。 4. 汨水魂:源自古老的汨罗江,相传屈原在此投江自尽,此处用"汨水魂"暗含对贾岛遭贬命运的同情。 5. 笻携:笻,竹子做的拐杖;携,携带。在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与贾岛一路前行,相互扶持之意。 6. 竹寺:指僧人居住的寺庙,周围多为竹林。 7. 琴典:古琴弹奏之曲,寓意山水之间的悠然生活。 8. 花村:花海中的村落,代表着诗意的生活。 9. 山松子:山中松树结出的果实,可用于充饥。诗人以此表达贫瘠之境况。 10. 贾傅:指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世称贾傅。孙,后代。诗人把贾岛视为贾谊的后代,以示对他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贾岛遭遇的同情和对他诗歌成就的赞誉的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贾岛命运的忧虑和对他的才华的认可。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首句通过描绘贾岛在寒冷的季节里写诗的场景,表达了他的孤寂和失落。“敲驴”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贾岛执着于诗歌创作的情景,而“谪出”则传达了贾岛被贬谪的悲惨命运。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贾岛被贬谪到长江边,目睹江水滔滔,不禁想起了屈原投江的悲剧,心中充满了忧愁。这里用“长江影”和“汨水魂”作对比,突出了贾岛心中的无奈和哀愁。 “笻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这两句诗描绘了贾岛在民间活动的场景,他手执拐杖,行走在竹林寺庙之间,弹琴论诗,悠然自得。这里的“竹寺”和“花村”象征着民间的纯朴生活,表达了贾岛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 “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最后两句诗以贾岛饥饿时捡拾山松子为喻,暗示了他的生活困苦。然而,尽管命运多舛,贾岛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继承和发扬先祖贾谊的精神。这里通过对贾岛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赋得送贾岛谪长江》是晚唐诗人李洞在贾岛被贬为长江县尉时创作的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59年,此时晚唐政治日益腐败,宦官权力日益增强,而文人志士却备受压抑。 在这个特殊时期,李洞的人生际遇也不尽如人意。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始终未能踏上仕途。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始终坚持创作,并在诗歌界享有一定声誉。他与贾岛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得知贾岛被贬的消息后,他以诗相赠,表达了对贾岛的关切之情和对宦官当权的愤慨。 在贾岛被贬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晚唐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宦官权力日益扩张,文人士子受到打压。贾岛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李洞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贾岛的送别,表达了对自己好友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传达了对那个时代不公的不满和抗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