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辛巳正月十六日张云斋过访郭舜元高飞卿持草书黄庭来会作上元歌

标题包含
辛巳正月十六日张云斋过访郭舜元高飞卿持草书黄庭来会作上元歌
市人欢呼赏元夕,羁人掩关玩周易。 易中具足光明灯,一灯散作千百亿。 粤从上元甲子到于今,经几上元此灯炯炯如一日。 静思此理发长啸,短檠孤坐看虚碧。 广文先生乃我义理朋,从我求观无尽灯。 我灯无尽易无尽,五行阴阳太极惟一心。 东邻有客好奇逸,袖出异书光芒与我易相射。 平生但识羲孔元之元,不省虚皇大道玄中玄。 我欲与君互酬答,各妙其妙勿以言语传。 会得易中极玄中玄,与子日日张灯作上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家铉翁(1213年-1293年),字则堂,号东屏老人。南宋末年著名文人、政治家。 家铉翁出生于浙江台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学识渊博。他精通经史子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都市人们在欢庆元宵节,而我则闭门研读《周易》。 在《周易》中,光采满溢如同明灯,一盏灯可以散发千万光亮。 自元宵起就如此,至今已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这灯光依旧明亮如新。 安静地思考着其中的道理,不禁长叹。独自坐在油灯前,看着那一片空白的书页。 我的朋友是位热爱研究《周易》的人,他向我请教,希望能看到更多类似的灯火。我的理论无边无际,就如易经一般。五行、阴阳和太极,都源于一颗心。 邻居有个好奇的家伙,他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奇异的书,其中的光芒与我的理论相互映衬。 他只知道宇宙的根源,却不理解虚空中那神秘的道。 我想要与他进行一场对话,各自探讨自己见解的奇妙之处,而不是仅仅依靠语言来传达。 如果能领悟到《周易》中的极致智慧,我们可以天天像过元宵节一样快乐。
去完善
释义
1. 辛巳: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 2. 正月十六: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十六日。 3. 张云斋、郭舜元、高飞卿:诗中三位人物的名字。 4. 草书黄庭: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黄庭指道教经典《黄庭经》。 5. 上元:元宵节的别称,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庆典活动。 6. 元夕:正月十五日的夜晚。 7. 羁人:离乡在外的人。 8. 掩关:闭门谢客。 9. 周易:一本古代哲学著作,包含了古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 10. 粤从:表示时间起始的词汇。 11. 甲子: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通常表示年份。 12. 炯炯:形容明亮的样子。 13. 静思:安静地思考。 14. 短檠:一种古老的油灯。 15. 广文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 16. 义理:此处指道理。 17. 易无尽:周易中的智慧是无限的。 18.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的学说。 19.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代表了两种对立且互补的力量。 20.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代表了一切事物的本质。 21. 奇逸:奇特而高雅。 22. 异书:与众不同的书籍。 23. 射:照耀的意思。 24. 羲孔元:指的是古代的贤哲孔子、伏羲等人。 25. 虚皇大道:一种道家哲学思想。 26. 玄中玄:高深的道理。 27. 互酬答:相互交流切磋。 28. 妙其妙:领略并分享各自的美妙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元宵夜与友人共同探讨易经文化的诗。诗人巧妙地将元宵的灯景与易经的智慧相互融合,表达了“道”生万物、元始至诚的思想内涵。诗人家的意境通过对比市井的热闹和自己的静思,传递出寻求精神超越的独特视角。而诗歌后半部分通过描述友人的质疑和彼此的交流,展现出易经深邃无穷的魅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学问上的自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学术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巳正月十六日张云斋过访郭舜元高飞卿持草书黄庭来会作上元歌》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家铉翁于公元1221年所创作的一首词。这一时期,正值宋金战争爆发的动荡岁月,家铉翁受命出使金国,却因不屈服而被拘留17年。在这期间,他与志同道合的张云斋、郭舜元等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勉励,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这段时期的家铉翁饱受战乱离散之苦,但他仍然坚持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对外不屈不挠,对内友善待人。他在诗词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慨,以及对知己朋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这首《辛巳正月十六日张云斋过访郭舜元高飞卿持草书黄庭来会作上元歌》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