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宣和乙巳题野人陈氏之馆

标题包含
宣和乙巳题野人陈氏之馆
长安调鼎黑头公,一旦覆餗腰领红。 饭稻羹蔬三万日,争如且作多田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安的大臣们,一旦犯了错就会被罢免,他们的衣服也会变红。每天都在吃饭和处理事务,不如去当一个有很多土地的农民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宣和乙巳:宣和是北宋徽宗年号,乙巳年是公元1125年。 2. 野人陈氏之馆:野人指乡村百姓,陈氏指的是陈姓人家。馆是客舍。 3. 长安:古都长安,这里代指北宋首都汴京。 4. 调鼎黑头公:调鼎比喻治国安邦的重任。黑头公是对大臣的尊称,意思是头发尚未变白便担任要职。 5. 覆餗:指高官失势。覆,翻覆;餗,鼎中的食物,这里代表权力和地位。 6. 腰领红:表示头颅落地,暗示死亡或遭受极大灾难。腰领,腰部与颈部,此处泛指头部。红,血迹,暗含杀身之祸。 7. 饭稻羹蔬三万日:形容寻常农家生活。饭稻,以稻谷为主食;羹蔬,用蔬菜制作汤品。三万日,表示时间漫长,意指一生。 8. 争如:怎么比得上。 9. 多田翁:拥有较多田产的农民。多田,田产丰富;翁,长者,这里是农村中对长者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选择的诗歌。诗人以长安(古代中国首都,象征权势与富贵)的“调鼎黑头公”(朝中大臣)为例,描述了他们在突然失去权力和地位时的痛苦。而与此相对照的是,那些过着简单农家生活的农民,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每天“饭稻羹蔬”,内心充实。诗人借此表达了选择平实、自然生活的重要性和价值,认为这种生活态度比追求权力和地位更能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宣和乙巳题野人陈氏之馆》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松在公元1125年创作的。这一年,正值宋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浮休居士,生于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他曾在宣和年间(1119-1125)担任太学正,后因触犯权臣蔡京而被贬谪。在这段时间里,朱松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北宋已经走向衰落,金国崛起并不断南侵。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被迫禅位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这一时期,国家局势紧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松写下了这首《宣和乙巳题野人陈氏之馆》。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不满。他以野人陈氏之馆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