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笔
老来诗思如焦谷,自愧霜毫来故乡。
乞与杨家枣心样,要将掣管试诸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纪渐长,我的诗意如火热的谷子一般热烈旺盛,尽管年纪大了,我仍然抱愧于自己带着霜色的毛笔回到故乡。我希望自己能像杨家种出的红枣一样纯正优良,然后用这枝毛笔试验一下年轻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去完善
释义
1. 试笔:尝试写作诗歌。试,尝试;笔,书写的工具,这里指写诗。
2. 老来:年纪大的时候。
3. 诗思:写诗的灵感。
4. 如焦谷:像干旱时节枯黄的稻谷一样。比喻诗人缺乏创作的灵感。
5. 自愧:自我感觉羞愧。
6. 霜毫:毛笔的一种。霜,白色;毫,毛笔上的毛。
7.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乡。
8. 乞与:向别人请求给予。乞,求取;与,给予。
9. 杨家枣心样:形容毛笔的品质优良。杨家,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别号;枣心样,枣木做的笔杆。
10. 要将:要使用。将,助词,表示动作将要发生。
11. 掣管:拔出笔管。掣,拔出;管,笔管。
12. 试诸郎:试一试孩子们的能力。诸郎,孩子们。
去完善
赏析
朱松的《试笔》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老年时期依然热爱诗歌创作的激情和执着。首句“老来诗思如焦谷”表现了诗人虽然年迈但内心仍充满着炽热的诗情,此处的“焦谷”借指干燥之火燃烧不熄;而“自愧霜毫来故乡”则表达出诗人虽年华已逝,但依然渴望用笔墨描绘故乡的情怀。次句以形象的比喻赞美了诗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乞与杨家枣心样”一句中,“杨家枣”意指坚硬、细长的枣木,比喻竹制的毛笔,借此表达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最后一句“要将掣管试诸郎”中,“掣管”是毛笔,“诸郎”即各位学子,意味着诗人希望在家乡教育子弟,使他们也能拥有像自己一样热爱诗词的心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试笔》是南宋诗人朱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时间: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朱松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是南宋朝廷的重臣,但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被贬谪至江西一带。在流放期间,朱松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关心民生疾苦,深得百姓爱戴。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也达到了高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时代背景: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侵,北方大片领土沦陷,南宋朝廷被迫偏安江南一隅。在这个背景下,朱松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唤起民众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