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僧
清溪净写碧巑岏,雨后相携石路干。
认取此山巉绝影,他年何处钵中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溪水倒映着翠绿的山峦,雨后的山路变得干爽。要认清这座山峰峻峭的影子,以后又会在何处看到呢?
去完善
释义
《示僧》:这是一首五言诗,“示僧”是这首诗的题目,表示这是写给僧人看的诗歌。
1. 清溪:清澈的溪水。
2. 净写:清楚地描绘。
3. 碧巑岏:形容山峰峻峭的样子,这里指代庐山。
4. 雨后:下过雨之后。
5. 石路干:石头铺成的道路变得干燥。
6. 认取:认清。
7. 此山:指庐山。
8. 巉绝:险峻陡峭。
9. 影:倒影。
10. 他年:未来某一年。
11. 何处:哪里。
12. 钵中看:用钵盂看,钵盂是一种佛教用品,常用来盛饭或喝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雨后山水画卷,诗人与僧人在清溪边的巉岩间行走,景色清新而宁静。首句“清溪净写碧巑岏”写出了溪水清澈见底,与青山绿树相映成趣的画面;第二句“雨后相携石路干”则表现了雨后天晴,山路干爽,易于行走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认取此山巉绝影,他年何处钵中看”,以意味深长的笔触勾勒出诗人的心境。这里的“巉绝影”指代的是峻峭的山峰和壮丽的景色,而诗人与僧人共赏美景的画面也在暗示着他们心灵的相通。此外,“他年何处钵中看”一句则传达出了一种世事无常的感慨:或许有一天,当他们身处别处,回想此时此地的美景时,会不禁感叹时光飞逝、世事如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僧》是宋代诗人朱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朱松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创作的。
朱松生活在南宋初期,这个时期的北宋刚刚灭亡,金国南下攻占汴京,建立了傀儡政权伪齐。朱松作为一位爱国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心忡忡。他在官场任职期间,曾上疏谏诤,反对奸臣当道,但最终因正直无私而受到排挤,被贬谪到地方任职。
在这段时间里,朱松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热爱自然,与僧人交好,希望通过佛法来化解内心的痛苦。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僧人的关爱之情,希望他们能够超脱世俗的烦恼,追求精神的解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