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谢绰中游报国寺诗

标题包含
次韵谢绰中游报国寺诗
掩关味诗书,青简亦已槁。 相携出东城,及此风日好。 僧簷覆谿渌,共取一尊倒。 眷此松桂阴,不接车马道。 慇懃玩流光,齿发行且老。 诸公奠九鼎,帝室欣再造。 优游容我辈,放浪事幽讨。 念君东山姿,文字富天藻。 风期在经纶,弹冠苦不早。 宁知如子云,白首太玄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紧闭门窗品味诗书,青竹简已然枯萎。 共同走出东城门,恰逢风光正好。 僧人屋檐下溪水绿,共同举杯畅饮。 依靠松树和桂树的阴影,远离车马的喧嚣。 仔细品味流逝的时光,牙齿渐渐松动,头发逐渐变白。 诸位文人守护江山,皇家宫廷再度繁荣。 让我们悠然自得地享受闲暇时光,探求生活的真谛。 想起你的风采,文字如同天赐之藻。 期待你施展抱负,却苦于时机未到。 没想到你会像杨雄那样,晚年仍钻研《太玄》之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掩关:闭门。 2. 青简:竹简书,此处指诗书。 3. 东城:指京城附近的地域。 4. 僧簷:僧院的房檐。 5. 谿渌:清澈的小溪。 6. 鬆桂阴:松树与桂树的树荫。 7. 车马道:指世俗纷扰。 8. 流光:比喻时光流逝。 9. 九鼎:象征国家政权。 10. 帝室:朝廷。 11. 优游:从容自得的样子。 12. 东山姿:隐逸者的姿态。 13. 天藻:才华横溢的文字。 14. 风期:风度与志趣。 15.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 16. 弹冠:比喻友人的勉励或推荐。 17. 如子云:指西汉文学家扬雄,晚年潜心著述。 18. 白首太玄草:形容埋头写作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朱松和友人游览报国寺时的唱和之作。首先描述了诗人闭户读书的生活,以及他向往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愿望。接着描绘了出游的景色,以寺庙、溪流、松桂等元素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世的追求。 然后,朱松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但同时也庆幸国家正在恢复元气,自己也有机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友人的赞美,认为他是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并提醒他应及早准备,施展才华。最后,朱松又以扬雄作太玄经的典故,勉励友人不要虚度时光,要像他一样勤奋努力,书写自己的辉煌篇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松的《次韵谢绰中游报国寺诗》创作于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27-1162年)。在那个时候,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国家正处于战乱后的恢复期。诗人生活在一个多事之秋,他深感国家命运的沉重,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作为一位爱国文人,朱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积极寻求救国之道。他曾游历全国各地,关注民生疾苦,并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诗歌。《次韵谢绰中游报国寺诗》正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朱松以报国寺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朱松的个人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历任地方官吏,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在任期间屡次遭受排挤。在创作这首诗时,朱松正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诗歌抒发心中的壮志和豪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