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一
枯木岩头鸿鴈行,十年离别话偏长。 归时裹里日溪橘,应作雪峰薝卜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荒凉的山野,鸿雁成群飞行而过;离别已有十年之久,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 回到故乡的日子,溪边橘子成熟;那熟透的橘子应该能散发雪山的清香。
去完善
释义
1. "枯木岩头":佛教用语,表示彻底舍弃世俗观念,进入禅定状态。 2. "鸿鴈行":比喻旅途奔波劳苦,鸿雁迁徙。 3. "十年离别":指与求道人长久的分别。 4. "话偏长":指谈论的话题很多,时间很长。 5. "裹里":古代中国对包裹或衣物的称呼。 6. "日溪橘":采摘的橘子,寓意故乡特产。 7. "雪峰":指福建福州的雪峰山,是禅宗的重要道场。 8. "薝卜香":薝卜花香,象征佛教清净无染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朱松送别求道人时的赠诗,描绘了两人十年离别的情景以及重逢的期待。诗人以“枯木岩头鸿鴈行”开篇,暗示出在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坚定信仰和前行的毅力。接下来,用“十年离别话偏长”点出了他们长久未见的岁月,以及再次相聚时,话题会无比丰富与深厚。结尾两句则是表达了一种期待,他希望求道人在返回时带回那如同雪峰上的薝卜花一般珍贵的精神财富,给人带来深深的启发和领悟。整首诗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友情、哲理和对未来的期许,使得这首赠诗充满了深远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求道人永福谒同参二首 其一》是宋朝诗人朱松在庆元年间所作的一首诗。 庆元年间(1195-1199年),朱松正处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激烈的历史时期。他在朝廷中任谏官,对国家政治颇为关注。然而,他的忠诚和直言不讳的批评却使他在朝中受到了排斥和打压。与此同时,他个人生活也充满了不幸,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使他饱受打击。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使得朱松在诗歌中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这首诗中,朱松描绘了一幅超尘脱俗的画面,借以传达他对求道人的期许。他期望求道人能摆脱世俗纷扰,寻访同道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正是朱松在这一时期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面对命运的坎坷和时代的洪流,他选择了坚守信念,探寻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