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一

标题包含
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一
平津栏槛倚高秋,一掬寒波醉眼流。 莫话风流云散事,九河翻泪若为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平原和渡口边,我依靠着栏杆,俯视那一捧寒冷的波浪,它们仿佛在醉眼中流动。不要谈论那些曾经的欢乐时光已经消散,这九曲黄河的泪水该如何收拾呢?
去完善
释义
1. 平津:古津渡名,这里借指诗人的家乡所在之处。 2. 栏槛:即栏杆。 3. 高秋:深秋。 4. 一掬:双手捧起的水量。 5. 寒波:寒冷的波浪,比喻河水。 6. 醉眼:醉酒后的眼神。 7. 莫话:不要谈论。 8. 风流云散:比喻过去的繁华或友人散去。 9. 九河:古代中国黄河的九条支流,这里泛指黄河流域。 10. 翻泪:形容泪流满面的样子。 11. 若为收:如何才能止住泪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以栏槛倚高秋、寒波醉眼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风流调皮的云散事的回忆,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而最后一句“九河翻泪若为收”,则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慨,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一》是南宋诗人朱松于公元1146年所创作的五言律诗。 在公元1146年的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当时金兵入侵,民不聊生,而朝廷内部的腐败又使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朱松目睹了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现实,激发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朱松因曾任国子监博士,后遭权臣秦桧迫害,被降为濠州团练使。这令他的心灵备受煎熬,更让他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充满忧虑。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他写下这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