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 其三

标题包含
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 其三
缃囊墨本入宣和,林下霜晨手自呵。 不学霜台要全树,动人春色一枝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珍贵的古籍书画收藏在宣和年间,黎明时分,在树林深处轻轻拂去书上的霜露。我不求将整棵树砍倒来学习知识,而仅希望从一片树叶中获得启发,这样动人的春意便会散布开来。
去完善
释义
1. 缃囊:指淡黄色的书袋。这里用来比喻画卷装帧的颜色。 2. 墨本:指绘画的墨迹原本或临摹本。这里特指描绘梅花的水墨画。 3. 宣和:宋朝的一个时期,即宋徽宗的年号(1119-1125年),此时期艺术繁荣,尤以书画著称。 4. 林下:树林之下,这里意指环境幽静的地方。 5. 霜晨:早晨寒冷的天气。 6. 呵:温暖双手的动作,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北风》诗中“呵笔寒砚滴”之句。 7. 霜台:指主管刑狱的官署,此处以霜台代指刑部。 8. 全树:整株梅花。 9. 多:赞美程度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墨梅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赏。首句“缃囊墨本入宣和”描绘了墨梅图卷的精美制作技艺,强调了作品的传世价值。第二句“林下霜晨手自呵”则是写画家在寒冷清晨里独立创作的艰辛过程。 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来赞美画作:一方面,作者以其高超的技巧,仅仅通过一支梅枝就生动地展现了整个春天的气息;另一方面,他又暗含了对那种画尽满树的全面表现的批评,认为那样的画法过于繁复,不如这支独具一格的墨梅来得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朱松所作的一首描绘墨梅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徽宗时期(1101年-1126年),此时正是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朽黑暗。 朱松,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他与当时著名的文人苏轼、黄庭坚等人交好,对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然而,他在官场上的遭遇并不顺利,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抨击时弊而被贬谪。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下,朱松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懑,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国不断南侵,民不聊生。朝廷内部奸臣当道,政治腐败严重,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松以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 其三》中,朱松通过对墨梅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坚韧和高洁的品质。他借墨梅的形象,传达了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