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赏月

标题包含
中秋赏月
去年中秋雨,野芦凄薄寒。 惊尘暗一方,客枕那得安。 起呼对床笫,揽衣步蹒跚。 握手仰太息,宇宙何时宽。 今年中秋月,并海窥涛澜。 坐看鬰蓝天,忽涌白玉盘。 眷言双峰客,倚闾念衣单。 亦复取樽酒,承颜有余欢。 天涯等牢落,世路方艰难。 且遵秉烛语,毋为泣河叹。 停杯玩飞辙,河汉静不湍。 痴儿亦不眠,苦觅蛙兔看。 洲出暗潮落,鬓衰香雾漙。 佳句付惠连,何时解归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中秋节下雨时,荒野中的芦苇显得孤单寒冷。尘埃弥漫,使人心情沉重,在外漂泊的人难以入睡。我起身呼唤同伴,穿好衣服,蹒跚地走在一起。我们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抬头叹息,何时才能看到广阔的天地。 今年中秋节的月亮在海边看着波涛汹涌。我们坐在那里,看着天空湛蓝,突然月亮如白玉盘升起。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友人,他在家乡牵挂着我们。于是我们拿出酒,让他的脸孔浮现笑容,我们感到快乐。 天各一方的我们都有些落魄,世间的道路正充满艰辛。就让我们遵循着夜深时候的谈话,不要过于悲伤。停下酒杯,看看飞翔的马车,银河静谧没有湍流。我们的儿子也没睡,苦苦寻找青蛙和兔子。 水边的暗潮已经落下,我们的头发已白,香气弥漫在雾气中。好的句子就像交给惠连的诗,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回家。
去完善
释义
1. 去年:指上一年的中秋节; 2. 野芦:田野间的芦苇; 3. 凄薄寒:形容天气寒冷; 4. 惊尘:飞扬的尘土; 5. 客枕:旅行在外者用的枕头,此处引申为旅途中; 6. 起呼:站起来呼唤; 7. 对床笫:指在睡铺上相对而坐; 8. 揽衣:整理衣服; 9. 蹒跚:走路不稳的样子; 10. 握手:握紧拳头; 11. 宇宙:这里指天地四方; 12. 今年:指今年的中秋节; 13. 并海:靠近海边; 14. 窥涛澜:观看波涛汹涌的大海; 15. 欝蓝天:蔚蓝的天空; 16. 白玉盘:比喻中秋之月; 17. 倚闾:靠着门边; 18. 馀欢:欢喜的心情; 19. 天涯:指很远的地方; 20. 牢落:孤独无依的感觉; 21. 世路:人生的道路; 22. 秉烛:拿着蜡烛; 23. 毋为:不要做; 24. 泣河叹:形容非常悲伤; 25. 停杯:放下酒杯; 26. 飞辙:奔流的江河; 27. 河汉:银河; 28. 湍:水流急速的样子; 29. 痴儿:傻瓜; 30. 不眠:失眠; 31. 蛙兔:青蛙和兔子; 32. 洲出:岛屿出现; 33. 暗潮:暗流涌动的水流; 34. 鬓衰:头发花白; 35. 香雾:香气弥漫; 36. 漙:香气浓郁; 37. 佳句:优美的诗句; 38. 惠连:南朝诗人谢惠连; 39. 解归鞍:从马鞍上下来,表示结束行程。
去完善
赏析
《中秋赏月》是南宋诗人朱松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两个中秋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和心情。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亲人的关爱之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去年中秋雨,野芦凄薄寒”,描述了去年中秋节阴雨连绵,使人心生凄凉之感。作者以此开篇,既展现了秋天的寒冷气氛,又为接下来的抒发了做铺垫。 颔联“惊尘暗一方,客枕那得安”,表达了作者因旅途中的尘土飞扬而感到压抑,无法入睡的心情。通过这一联,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忧虑与不安。 颈联“起呼对床笫,揽衣步蹒跚”,表现了作者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起身呼唤同伴,一起欣赏中秋月色。虽然步履蹒跚,但他们依然愿意去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尾联“握手仰太息,宇宙何时宽”,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他们仰望星空,感叹宇宙的无垠,希望生活能早日恢复平静。 接下来,作者转向今年的中秋情景。“今年中秋月,并海窥涛澜”,表达了今年的中秋节月色明亮,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这与去年的阴雨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作者心境的变化。 中间四句“坐看郁蓝天,忽涌白玉盘。眷言双峰客,倚闾念衣单。亦复取樽酒,承颜有余欢”,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赏中秋明月、畅饮美酒的场景。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在此刻得到了深化。 颈联“天涯等牢落,世路方艰难”,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虽然他们已经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夜,但生活中的困境依然存在。 尾联“且遵秉烛语,毋为泣河叹。停杯玩飞辙,河汉静不湍。痴儿亦不眠,苦觅蛙兔看。洲出暗潮落,鬓衰香雾漙。佳句付惠连,何时解归鞍”,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决定暂时抛开烦恼,享受眼前的快乐时光。与此同时,他们也期待能够尽快摆脱困境,回到家乡。这首诗通过对两个中秋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面对生活的坚定与乐观,以及他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赏月》是南宋诗人朱松于庆元二年(1196年)所作的一首咏月诗。朱松(1097-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宋朝著名文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在南宋初期,朝政腐败,金兵入侵,民族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困苦。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处于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朱松作为一名文人和官员,深感国家忧患和民族危机。他在诗中写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借咏月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