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首 其一
怕见繁枝不忍攀,风巵绿浪雪斓斑。
多情一醉年年事,须及疏英的皪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惧怕看到纷繁的枝头而不忍攀折,风吹过的酒满绿浪如雪般斑斓。每一年因情感沉醉已成为惯例,一定要趁花朵稀疏而明亮时采摘。
去完善
释义
《梅花三首 其一》注释:
1. 怕见:不敢看或不想看到。
2. 繁枝:繁华的树枝,这里指梅花的盛开景象。
3. 不忍攀:形容作者对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的喜爱之情,不舍得去攀爬折损。
4. 风巵绿浪雪斓斑:这句是比喻梅花在风中摇曳如同绿色的波浪,又如雪花般斑斓。
5. 多情一醉年年事: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情有独钟,每年都会在梅花盛开的时候陶醉其中。
6. 须及疏英的皪间:必须等到梅花的花蕾逐渐开放,疏落有致的时候欣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景和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怕见繁枝不忍攀”,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不忍心去攀折她。接下来,诗人通过“风巵绿浪雪斓斑”这句,形象地描绘出梅花在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其中“绿浪”指梅花的绿叶,“雪斓斑”则是指花瓣的色彩斑斓。接下来的两句“多情一醉年年事,须及疏英的皪间”,表达了诗人每年都要欣赏这美景,尽情陶醉其中的情感。“疏英”指的是稀疏的梅花花朵,“的皪间”则是说在这美景之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朱松所作的一组咏梅诗中的第一首。这组诗大约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朱松作为南宋著名的文人、学者,其诗歌创作饱含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在宋哲宗元祐时期,北宋朝廷正处于新旧党争的漩涡之中。新党以王安石为代表,主张改革,推行新政;旧党则以司马光等人为代表,主张守成,反对新政。朱松作为一名忠诚的士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在这组咏梅诗中,他以梅花为寄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松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在朝为官,后因党争而遭贬谪,被派往福建漳州担任地方官。在漳州任职期间,朱松关注民生,兴修水利,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这使他深感无奈与悲凉。
朱松在创作这组咏梅诗时,正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时期。他在诗中借梅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他也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梅花三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咏梅诗,体现了朱松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