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一

标题包含
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一
未办同穿荦确行,西风挥手最关情。 只应勃窣喧卑里,认得峰头啸月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尚未共经崎岖行,西风告别满怀情。 只在喧闹低处时,识得山顶啸月明。
去完善
释义
1. "未办":未能达成,这里是无法陪伴的意思。 2. "穿荦确行":穿越崎岖不平的地方。"穿"是穿越,"荦确"是形容地面崎岖。 3. "西风":秋风吹拂之意。 4. "勃窣":形容事物从地下涌现出来的样子。这里指僧人修行过程中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5. "嚣卑":喧闹尘世的地位低下之处。 6. "峰头啸月声":在山巅上对着月亮长啸的声音。这里比喻隐士的孤高和脱俗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朱松为送友人前往三峰寺修行而作。首句“未办同穿荦确行”表明了诗人未能陪同友人参禅访道的遗憾,“未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接着的“西风挥手最关情”则通过描绘挥手告别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第二句“只应勃窣喧卑里”中的“只应”表示诗人想象友人修行的情景,“勃窣喧卑里”描述了寺院修行生活的简朴和与世隔绝的环境。最后一句“认得峰头啸月声”则是诗人借由想象朋友在三峰寺中的生活情境,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表达了对友人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的敬佩之情。整首诗感情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修行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朱松所创作的。朱松(1097-1143)生活在南宋初期,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朱松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禅意的追求。他通过对山老隐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恬静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这种思想来源于他在南宋初期的特殊经历。当时,南宋政权刚刚建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松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由于历史的原因,禅宗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禅宗修行,以求得心灵的安宁。朱松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他对禅宗哲学的思考和理解。 综上所述,《送山老住三峰寺 其一》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初期,朱松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这个时代禅宗文化盛行,朱松受到其影响,开始在诗歌中表达对禅宗哲学的思考和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